•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230套课程

闭环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 2022-04-20 17:20:13 点击数: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文章的框架这个话题,到底有没有一种思维方式,能够让我们尽快的掌握文章的框架结构,能够让读者看懂我们的文章,也能让我们酣畅淋漓的表达我们的观点呢?

有,这就是闭环思维!

闭环也叫做“反馈控制系统”,是利用实际输出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偏差进行调控,使输出值尽量接近于期望值。

闭环思维就是我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管想到哪里,不管做到哪里,都要将我们的想法、做法反馈到发起者那里去,通过信号的闭环传递,来随时修正我们想法、做法的思维模式。

拿到写作框架上来说,我们在列框架的时候,从开头到结尾都要紧紧围绕着我们的中心论点,并根据论证的过程随时调整我们的各类素材和表达手法。

那么,如何利用闭环思维搭建一个万能的“文章框架”呢?

这里主要有四个步骤,这四个步骤也是环环相扣,紧紧联系的一个闭环。

第一部分:开篇引题,用短而精的故事引出话题,打造完美“凤首”的同时,给我们的闭环找到“圆心”

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深刻阐释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意义。

凤首赢得百媚生,所谓“凤首”,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头冠一样的美丽动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读者的目光,对读者产生高度的吸引力。文章开头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别人愿不愿意把这篇文章看完。

所以,好的开头,是一篇文章引人入胜的先锋部队。

文章开头至少有三项任务:首先,要吸引人阅读;

其次,为全篇文章定调,要有明确的方向,也就是说找到我们闭环的“圆心”;

最后,要厘清思路,有条不紊地展开文章的第一步。

通常情况下,文章的这个部分主要是要把握以下三点:

①篇幅要短;绝对不能太长,如果在头条上面写文章的话,字数尽量控制在300—400字之间,过长了容易引起大家的反感,过短了问题说不清楚,让人感觉糊里糊涂;

②所选的故事话题要小;最好是从身边的小故事入手,要接地气,千万不要上来就谈人生、讲理想,这样的话题太大,我们一篇文章根本写不清楚,甚至一本书都写不明白;

③标题要足够的吸引人;很多时候,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直接可以当做大标题来用的,所以这部分的标题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否则打开率绝对不高。

第二部分:揭示主题,开门见山告诉读者主题,避免让读者思考耗费更多的“ATP”,给我们的闭环点出“圆心”

我们的第二部分呢,就是点题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关键词是“直接”,开门见山。

新媒体写作不像传统的纸媒那样需要可以留给作者很多时间,去将自己的想法娓娓道来。对于新媒体来说,读者留给你的时间非常少,而且你的大部分对手甚至不是其他的作者,而是跨领域的,比如王者荣耀,比如吃鸡等等。

如果这时候你再给读者讲一堆乱七八糟的道理,那么,你的文章只可能被无限制的打败。

所以,这一部分,在延续第一部分短的基础上,这里要直接的告诉读者你要说的主题。

比如,你想写压力,在这里,你就直接告诉读者,今天我们聊得主题就是职场压力,然后给出名词解释;

如果你想给读者说的是懒蚂蚁效应,这一部分,直接告诉读者什么是懒蚂蚁效应,然后给出名词解释。

这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也有一个公式:

①一句话点题,告诉读者你要说的主题;

②100字以内进行名词解释,说明一下你的主要名词;

③热剧或者小例子,对你的主题进行正面或者反面的解释。

第三部分:紧扣主题,给出三个以上的方法论,坚持“尺规作图”,一步一动的把我们的闭环“画圆满”

这一部分,通常也是文章篇幅最多,实用价值最大的部分,是最令作者头疼,但是又最受读者期盼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你文章的收藏量和转发率,是读者是否对你认可的关键。

现在,就来给大家说说,如何利用我们的的“闭环思维”把这一部分说清楚。

通常说来,有下面两个要求:

首先,我们的每个方法论都必须是围绕主题,不能方法论跟我们要讲的主题“圆心”偏移。

比如,我们的文章讲的是压力的问题,方法论部分就应该围绕如何缓解压力来做,而不能随着你的意愿天马星空,前半部分写了压力,写着写着又写到焦虑了。

我们必须捆住我们的手脚,真正让方法论围绕中心论点来展开。

第二,我们的方法论之间必须有递进的关系,讲道理的同时也要有弧度,决不能一线平推,最好在标题上也有所体现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三个方法论之间,在跟我们的圆心相呼应的同时,三者之间也要有层层推进的递进关系。

这里呢,不给大家讲一些大道理了,就单纯的给大家说说如何做才能实现递进的关系把,也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公式。

解决任何问题,不管是职场还是育儿,都可以从下面三个部分来实现方法论的递进。

方法一:从我们生理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出方法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不管是压力、焦虑、还是社交困难,我们都能从生理学的角度找到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你写压力,可以分析一下激素,可以分析一下大脑。总之,就是从人体构造学的角度,来指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问题,给出方法论。

这个原理呢,跟上面是一样的。就是说,所有的问题,都可以从心理学上对应的找到解释,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三:就是落实到行动上。

不管我们前面从生理学上面讲,还是从心理学上面讲,最终的目的都要落实到行动上,从行动上落实对某个问题的解决。

总结一下,我们的公式就是:

方法论一: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原因,给出方法论;

方法论二: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给出方法论;

方法论三:从行动的角度分析,给出方法论。

当然,这种递进方法论的本身也是一种从身体到心理,再到行动的“思维闭环”,相信你在多次利用这种方法轮的公式以后,也会有自己的思考。

第四部分:总结回顾,将引题、点题以及方法论部分重新做个回馈,把我们文章的整体闭环“画圆满”。

我所说的最后一部分呢,就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很多朋友不注重这一部分,甚至很多时候都懒得写这个总结部分,如果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呢?

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让读者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总感觉文章还缺点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前面你虽然已经把方法论给了读者了,但是由于缺乏重新的加深,读者的思维聚焦点最后就会完全的落在方法论的第三点,没有文章的总体感觉,所以会感觉问题没有解决,感觉意犹未尽。

此外,作为新媒体文章来说,如果缺乏这一个总结,读者想要回顾文章的时候,就需要重新会看文章,这样堵着的阅读体验也比较差。

那么,作为文章的回馈部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一般情况下,可以参照下面的模板:

今天,我们跟大家聊了XX的话题,然后分析了XX的原因(不足之处),最后给出了解决XX问题的三个方法:

第一:XXXXXXX

第二:XXXXXXXX

第三:XX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