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11套 共更新21230套课程

主干路次干路划分标准

更新时间: 2022-08-08 19:21:18 点击数:

主干路次干路划分标准,有小伙伴知道吗,不知道的话,现在跟着千年教育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

主主干路次干路划分标准1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标准如下:

一、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二、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主干路,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次干路,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支路,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除上述分级外,为了明确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统应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第一百一十九条 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主干路次干路划分标准2

城市主次干道的划分依据是道路所在位置,功能以及宽度等方面的标准。标准如下:

一、城市道路等级分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三级,各级红线宽度控制:主干道30—40米,次干道20—24米,支路14—18米。

二、城市道路等级分为四类:

⑴快速路

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四条以上机动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供汽车以较高速度行驶的道路。又称汽车专用道。快速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60-80km/h。

⑵主干路

连接城市各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主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60km/h。

⑶次干路

承担主干路与各分区间的交通集散作用,兼有服务功能。次干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40km/h。

⑷支路

次干路与街坊路(小区路)的连接线,以服务功能为主。支路的设计行车速度为30km/h。

(1)主干道(全市性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30~45m;

(2)次干道(区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25~40m;

(3)支路(街坊道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12~15m左右。 除上述分级外,为了明确道路的性质、区分不同的功能,道路系统应该分为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两大类。

拓展资料

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根据交通量、公路使用任务和性质,将公路分为以下五个等级:

高速公路:是具是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的公路,有四个或四个以上车道,并设有中央分隔带、全部立体交叉并具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与管理设施、服务设施,全部控制出入,专供汽车高速行驶的专用公路。能适应年平均日交通量(ADT)25000辆以上。

一级公路:是连接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部分立交的公路,一般能适应ADT=10000~25000辆。

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大工矿区的干线公路、或运输繁忙的城郊公路,能适应ADT=2000~10000辆。

三级公路:是沟通县或县以上城市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2000辆。

四级公路:是沟通县或镇、乡的支线公路,能适应ADT<200辆。

主干路次干路划分标准3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划分主干路和次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