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3套 共更新21329套课程

从身无分文独闯香江到长期霸占华人首富宝座,看李嘉诚的传奇人生

更新时间: 2022-07-17 14:21:50 点击数:


关注徐公子,解密富豪第一桶金。

香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穷人艰难住“鸟笼”,富人随手送大楼,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极端得很,且从不缺乏豪门故事。光鲜亮丽的财阀家族纠葛不断,上演一出出狗血戏码。平凡普通的港岛群众津津乐道,当打工人的同时也不忘吃瓜。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赫赫有名的香港四大家族之首,“李家城”的李嘉诚。

1、掘出第一桶金,成为“塑胶花大王”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生于广东潮州。12岁那年,日军轰炸潮州,刚刚读初中的李嘉诚与家人辗转到香港,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那时我12岁,对香港、对人生,有非常多幻想。但到埠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人情冷暖,差异是这么大,心里很难过。那时候,可说是一夕成长。”李嘉诚回忆。


从身无分文独闯香江到长期霸占华人首富宝座,看李嘉诚的传奇人生(图1)


1955年,李嘉诚把握时机,用平时省吃俭用积蓄的7000美元在筲箕湾创办了自己的塑胶厂,命名为“长江塑胶厂”。“长江”取“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之意。办厂初期,资金紧缺,李嘉诚凭借“拥有的只是智慧、学习和努力”的觉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1955年,长江塑胶厂终于出现了转机,产销渐入佳境。1957年,李嘉诚到意大利考察,回港后率先推出塑胶花,随即成为热销产品。不久,他又积极开拓世界市场,很快就成为“塑胶花大王”。塑胶花为李嘉诚带来数千万港元的盈利,长江厂成为世界最大的塑胶花生产厂家,不仅蜚声全港,还为世界的塑胶同行所侧目。


从身无分文独闯香江到长期霸占华人首富宝座,看李嘉诚的传奇人生(图2)


至1958年塑胶厂营业额达到1000万港币,塑胶花令他拿下第一桶金,成为了“塑胶花大王”。

2、涉足房地产,抄底楼市

1958年,李嘉诚在香港繁盛的工业区———北角买下第一块地皮,兴建了一座 12层的长江工业大厦。两年后,他又在兴建一座工业大厦。


这两座工业大厦被看作是李嘉诚涉足房地产行业的起点。彼时,正遇香港物业价格大涨。李嘉诚断定房地产行业在香港将大有可为。由此,便开始循序渐进地将资金部署到房地产市场。


从身无分文独闯香江到长期霸占华人首富宝座,看李嘉诚的传奇人生(图3)


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社会动荡不断、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暴力事件接连不断,经过狂炒的香港房地产曾一度狂跌。李嘉诚用低价大量收购了地皮和旧楼,在观塘、柴湾及黄竹坑等地兴建厂房,用来出租。没过几年,炒房风暴平息,大批离港的商家回流,房产价格水涨船高。

李嘉诚将廉价收购的房产高额抛售,并转而购买具有潜力的地皮。不过,这些地皮他并不急于出售,而是用来兴建楼宇。到20世纪70年代初,李嘉诚已拥有楼宇面积 630万平方英尺,出租物业 35万平方英尺,每年单是收租,就能赚取400万港元。

他坚信,收租虽不像卖楼那样牟取暴利,却有稳定的租金收入。时间愈长,物业愈会增值。


3、机会降临,一举成为华资地产商领头羊

1977年是李嘉诚财富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他只是一名普通成功商人,但 1977年时,在中环地铁站与金钟地铁站上盖物业的招标中,李嘉诚举手应价,击败老牌的英资地产公司置地集团,被誉为“擎天一指”,在地产界举足轻重。


从身无分文独闯香江到长期霸占华人首富宝座,看李嘉诚的传奇人生(图4)


一年之后,中环站上建设的环球大厦分层发售,在广告见报后的8个小时内就全部售完,交易总额高达5.92亿港元;几个月后,建在金钟站上的海富中心开盘,总值9.8亿港元的物业也被抢购一空。这两个项目,不仅为李嘉诚赢得了名声,赢得了港府和银行的信任,一举成为华资地产商的领头羊。


八九十年代后,李嘉诚大举进军大陆市场,李嘉诚把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组成长江基建。长江基建在中国的能源建设占有很重要的分量。


1987年,李嘉诚登上福布斯的全球亿万富豪榜,并且从此之后从未落榜,曾多年蝉联香港首富的位置,不少港人曾感叹他们一辈子为李嘉诚打工,因为买的租的房屋是李嘉诚公司盖的,到超市购物、手提电话等都与李嘉诚公司有关。


李嘉诚的财富观念


有一次演讲中他分享了作为华人首富的感受:“在过去数十年,别人给我的昵称是‘华人首富’,这是一个很复杂的滋味。我的一生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历程是好不容易的。常常要有智慧、要有远见、要有创新,怎不令人身心劳累,四方风风雨雨中,我还是不断在学习笑对人生,作为一个人、一个爱自己民族的中国人、一个企业家,我不断在各种责任矛盾中,尽了一切所能服务社会。”


李嘉诚至今每年都只从公司领取5000港元的薪酬,他称这是一种自我激励。在财富的处理上,李嘉诚并不吝啬,在去年的财产分割计划中,他把1/3的财产都捐献给了“第三个儿子”——李嘉诚基金会,现已达到830亿港元。


和西方很多同类型基金会不同,李嘉诚基金会只有一个捐赠者,而且他注入的都是交完税后的资金,基金会将会把八成资金用于大中华地区。


在许知远眼中,李嘉诚和洛克菲勒那一代美国资本家有很大相似性。不管是清教徒还是中国传统,节俭都是一种美德。李这一代人还是老派人物,都具有某种道德上的审慎。况且,炫耀性的消费不能提供他所需要的人生意义,他需要从别的方面来寻找。


李嘉诚依然坚持一周工作5天,尽管安排了财富分割,但他没有退出工作。现在有两百多名长和系的高管可以直接向他汇报。他说:“人要在工作中发现人生,生活就乐趣无穷。”对于他这样一个充满了好奇心的人来说,工作带给他的存在感不是其他事情所能替代的,总会有陌生的事物来刺激他。杰出的企业家与艺术家都是终身的职业。全世界都是如此,默多克也没退休。


李嘉诚曾经亲自打电话,花了一笔不菲代价买到AIG公司的纸质股票。用相框装裱后,他在下面写了一段话:“这曾经是全世界最大的保险公司,AIG的股价在2007年5月11日,每股72.97美元,总市值1895.76亿美元。2008年9月16日,每股1.25美元,总市值167.28亿美元。市值跌幅逾91%,如非美国政府注资1500亿美元急救,早已破产。”

85岁的李嘉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华商,在中国的历史上,商人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长期不佳,过去一个世纪则饱受政治动荡之苦。这些都迫使他们必须与权力合作,必须压抑自己的政治与社会理想。他们也是既有经济结构的承接者,东南亚的华人巨富大多承接的是殖民者离去后留下的真空。


许知远说:“作为一个美国企业家,从洛克菲勒到乔布斯,他们生活在一个可以保护、鼓励他们的政治制度下,这与我们大不相同。洛克菲勒资助芝加哥大学,李嘉诚创办汕头大学,我想所有人都知道,在中国办一所大学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李嘉诚先生虽然退休了,商业帝国仍会传承下去,长子接手是否会继续秉承父亲的精神把其做大做强还是未知。但是李嘉城先生的传奇人生将给我们这一代和下一代的人以极大的鼓舞,让我们知道一个传奇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靠自己努力,奋斗,打拼,坚持...才可能会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