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23套 共更新21322套课程

「康平旧事」抗日救国功勋永驻的刘文藻

更新时间: 2022-07-17 09:31:57 点击数:

据《康平县志》记载:“1931年蒙边宣抚专员高荫周派刘文藻、张香阁二人来康平组织抗日队伍”1932年又派刘向忱、魏国昌、张伯骞等去法库说服十五路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刘翔阁撤出法库,不要与蒙军对峙。说服结果刘率部回康平改编为第七梯队。

「康平旧事」抗日救国功勋永驻的刘文藻(图1)

刘文藻

刘文藻先生,字向忱,别名刘凯。生于1888年。祖籍天津府兖山县人。先祖荷担来东北谋生,落户于小城子镇腰段村。刘先生大学毕业,精通六国文字,与高荫周是同窗密友。抗日初期在东北军少帅张学良的领导下,在高专员的重用下,积极地活动于康、法、蒙边各地,为抗日救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而导致抗日救国运动失败。为此,他便毅然决然地离家出走。投身到关内进行各种抗日活动。又因他精通外语,曾为外轮商埠当过翻译,周游欧、亚各大洲之间,到1940年因病(偏瘫)才不得不回老家隐居养病,后因病情日重,求医无效于1946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刘先生一生中的光辉业绩,除《康平县志》上仅有的记载外.很少有人知晓。幸有其亲生女儿现已七十三岁的刘令文女士健在。在其亲堂叔刘文汉老先生的陪同下,于2003年3月18日驱车前往拜访。老人家一生中虽经历了坎坷多难,度过了诸多的艰难困苦,但到了晚年却得到了幸福,依然身体英朗,步履轻快,满面红光,谈吐自如,思维敏捷,对往事记忆犹新。当回忆起老父亲的一生时,她说:父亲的一生所经历的军国大事因他从不对家人提及一字,我了解得很少。但对他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以及他才华的流露,我却了如指掌,再熟悉不过了。

「康平旧事」抗日救国功勋永驻的刘文藻(图2)

刘文藻原照

我的亲爷爷生我父亲他们哥仨个,伯父刘文端,叔父刘文波,父亲居中。因刘百川爷爷没有子嗣,将我父亲过继为子。老百姓叫“过个槛”,到百川爷爷过世之后,父亲他们哥仨又重新归伙一起居住。那时全家老三股二十三口人。由伯父当家,有土地多垧,车马牛羊应有尽有有。每年雇佣长工中有打头的、跟帮的,有猪倌、羊倌、牛马倌还有做饭的炊事员等。在腰段来讲可真算是当地的首富。所以到土改时被划为地主成分。

父亲的前妻只生下大姐一人,小名叫金珠。前母后因病而故,我的生身之母姓徐,与父亲结婚时母亲二十二岁,父亲三十四岁,俗语叫大一轮。我是1931年出生的,我三岁的时候。父亲便毅然的抛妻弃子到关里投向抗日救国活动去了。在关里他到底创立了多少业绩他从未提过一字,仅听说因为他会说六国话曾为外国商人当过翻译,我十岁(1940年)那年他因病才被迫不得不归家隐居养病。也许是父亲因病怕拖累母亲之故,竟将母亲撵走,我不得不跟随母去了黑龙江。我十三岁(1943年)时母亲病故。由我叔父将我接回。又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后来父亲的病情日漸加重,百医无效,于1946年冬不幸与世长辞了。享年五十八岁。后葬于界力台屯祖茔地。仅就我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时所见所闻作一点细节的介绍吧。

在民国年间因伯父热心办教育,我家曾得过一块金字牌匾,黑地金字,上书“热心教育”四个大字,下面有“学董刘文瑞”一行小字。小时候见过,后来就不存在了。

「康平旧事」抗日救国功勋永驻的刘文藻(图3)

据说是因父亲为民请愿,曾经状告过康平县一位县长,上呈子陈述其贪赃枉法鱼肉百姓乡民的种种罪行。最后官司打赢了,受到省、县两级官府衙门的嘉奖。分別奖给一大ー小两个“银盾”,省里的大,县里的小,五叔文汉也曾亲眼见过此物。

1945年八·一五祖国光复,苏联盟军进驻我东北接受日寇投降。苏军从内蒙进入康平,正从小城子路线经过,苏军到我家时,父亲出面以礼相待,用俄语与其交谈,话我听不懂,只看见俄国人伸出大拇指“上高,上高”!驻扎在我家的苏军,对我家的一草一木秋毫不犯,为此,父亲的威德在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中又提高了一大步,人们都说:“刘二先生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哇!”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他老人家平易近人,又因为他文化素养档次高雅,加上他聪慧过人,他是看啥会啥,尤其是他的书法,绘画艺术造诣极深,我文化浅不懂艺术,也可以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了吧。如有人求他给画张画,只见他铺好纸刷刷点点眨眼之功即成,他画山水、画花鸟草木鱼虫,仕女图,还画过《张果老骑驴过小桥》。有时婶子、嫂子们求他给画个枕头顶、兜兜咀啥的,也是有求必应,以满足你的需求为乐,达到你满意为止。有一对父亲画的“八哥”,你仔细一看真跟活的一样,我精心保存了多年,只可惜在文革时怕人家说是“四旧”,将这幅画连同父亲在远洋时穿西服扎领带照的一张全身照片一起烧掉了。如今保存下来的珍贵遗物尚有三件:一是他早年(年代不详)照的一张黑白的一寸照片;照片的背面有他亲笔题写的“刘向忱”三个毛笔字。这是他留下来唯一的一点真迹呀!二是一个蓝色的鹿皮钱包,是我在他临终时亲手从他衣兜里找到的,这件遗物不知在他身上携带了多少年哪(笔者已亲见)还有一张是为嫂子们在红格纸上画的扎花图案(因是用铅笔画的,笔者重用墨笔勾描后)。

「康平旧事」抗日救国功勋永驻的刘文藻(图4)

最后提到刘令文女士自己身世时,她竟毫不忌讳地讲道:我小时候父亲为了事业多年奔波在外,未得到更多的父爱,加上母亲的早逝,十七岁时正赶上土改斗争,家庭成分高,诸多难处可想而知了.直到我十八岁上オ和老伴于贵平结婚。老于他一生为农,是一个典型的一老本分的老实人,我们老两口生有二子三女。大儿子于德顺,生有一男一女,大孙子又为我生了一对双胞胎的重孙女,老二叫于德成,大女儿会元,老二会欣,老三叫会金。他们都已成家立业了。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感召下,各个小家都逐步地走上了小康之路了。

她最后说,我连做梦也没想到,父亲的英名竟然在《康平县志》上有所记载。愿父亲光辉的一生,让他那爱国敬业的忠魂在重霄九天之中得到慰籍吧!让我这个亲生女儿郑重地告诉父亲,你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忠心,在五十七年后的今天,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没有忘记呀!敬爱的老爸爸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