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230套课程

郑板桥书法被形容成“乱石铺街”,歪歪扭扭,如何欣赏其书法?

更新时间: 2021-11-29 12:29:20 点击数:

如何欣赏郑板桥的书法,除了从作品本身的“法、象、意”三个方面解读外,还要从作者对书法的见解、创作观上去理解。如此,才能深入通透地把握全局。

现在,咱们就听听板桥先生对书法这个主题怎么说的。

首先听听他对《兰亭叙》的看法。他说:

黄山谷云:世人只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可知骨不可凡,面不足学也。况《兰亭》之面失之已久乎!板桥道人以中郎(蔡襄)之体,运太傅(钟繇)之笔,为右军之书,而突出以己意,并无所谓蔡中王者,岂复有兰亭面貌乎”!

这段话的意思是学书不能亦步亦趋、守常不变,最紧要地是“突出己意”。接着又说:

若复依样葫芦,才子俱归恶道,故此做破格书以来警学。

这就是板桥先生入古临帖的学书态度,也予示着他“别为一样,如秋花依石,野鹤戛烟,自然成趣”的六分半书的横空出世。

在书写《刘柳村册子》中说:

“板桥最苦,貌又寝陋,故不合于时;然发愤自雄,不以人争,自以心競”。

人有自知之明,发愤走出一条不寻常之路。接着又说:

“荘生谓: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古人云草木怒生。然则万物何可无怒也?板桥书法以汉八分杂入楷行草,以颜《座位稿》为行款,亦是怒不同人之意”。

三句话不离本行,既使是怒,板桥先生也“怒不同人”。怒也要象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

他对束缚心意的工整匀称、没有个性的楷书不满。认为:

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自作诗句)。

他还对“丑”情有独钟,崇尚“陋劣”:

“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绉、曰陋、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不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态从此出,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也…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

从爱石的理解,板桥先生比米老还深一层,在“瘦、绉、陋、透“之外,他还从其中读出了丑并爱上了丑。丑到极至就是大美,可谓是与傅山书法审美“宁丑勿媚”相合的双璧。

他期望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书作遗世,有诗为证:

黄铄蔡凌颠坡书,墨汁长倾四五斗…时时作草恣怪变,江翻龙怒鱼腾凌。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以上诗句,不正是板桥先生对对他乱石铺街书法作品的写意及诠释吗?不正是他书法审美理想的“光点”之所在吗?

正是以上对书法不一样的审美视角,成就了板桥嘎嘎独造、惊世骇俗、乱石铺街、歪歪扭扭的“六分半书。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等知识方面同学习,多交流,共进步!

其他网友观点

朋友们好!我是杨志勇。

郑板桥的书法可不简单,他集楷行草隶几种书法为一体,匠心独运,别出新裁,经过自己的创造,六分半体便横空出世,光耀人间。

他早期的书法也是中规中矩,临习前贤,遍学百家。到中年开始变法,五十左右时六分半体已极为成熟。信笔挥洒妙趣天成。波磔翩翩,既古且奇。如风拂竹叶,露压芳兰。

其字长短交替,草隶相杂。歪歪斜斜,密密麻麻。细审则点画精到,格高古雅。而且体势众多,时出新奇。各有妙处,变化不一。体正者端庄遒劲,欹斜者融合完美。皆能各臻其妙,令人赞叹不已!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回答“郑板桥书法被形容成‘乱石铺街’,歪歪扭扭,如何欣赏其书法?”这一问题,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是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大家,“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尤其是是书法,风格独特,没有传统的章法,无行无列,歪歪扭扭,被人称为“乱石铺街”。然而常人却欣赏不了这种怪异的书风,正如明代书画大家徐渭所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那我们应该如何欣赏郑板桥的书法呢?我尝试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欣赏郑板桥书法,必须先懂其人品

郑板桥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先世三代都是读书人,他的曾祖父新万,庠生;祖父清之,儒官,父亲立本,字立庵,廪生。他的父亲“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学授生徒四百倍,皆成就”。郑板桥早年家道破落,母亲早逝,他从小家境贫寒,幸好他得以四处求学,刻苦努力,20岁就中了秀才,相继在雍正十年中了举人,乾隆元年考中进士,并先后出任大大小小的官职。

郑板桥书法

郑板桥为官清正,刚正不阿,而且有才干,极其痛恨官场的腐败和尔虞我诈,关心百姓的疾苦,同情底层人民群众。他在潍县任职的时候,刚好遇到大灾荒,出现了“人相食”的悲惨景象。郑板桥立马采取措施,来不及向上级申报批准,私自动用官粮借贷给灾民,但是灾情任然不见好转,他果断焚烧了灾民们的所有贷券,采取了用劳动来换取食物的办法来赈灾。于是他就召集灾民们修城凿池,以此减轻灾民们饥饿的情况,加上一些其它措施,才使得受灾的老百姓们得以度过难关。但这些措施无疑会触犯腐朽官吏们的利益,于是郑板桥被污蔑和罢职。在他离开潍县时,两袖清风,仅有图书数卷,潍县的老百姓们痛惜挽留,甚至为其立生祠。罢官后的郑板桥居住在扬州,以卖书画为生。

郑板桥的刚直从他这首耳熟能详的《竹石》就可以体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也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是顽强和坚韧不拔的象征。郑板桥通过描述从石缝中顽强生长出来的竹子,不仅赞美竹子刚毅坚强的品性,也借此表达他在面对困难,面对尔虞我诈的官场,坚持不改本色,宁折不弯,绝不向恶势力低头。

郑板桥《竹石图》

郑板桥这种刚正不阿,体恤百姓,关心民情,像竹子一样,从不低头,从不趋炎附势,不畏艰难,不断提高自己,以“竹”为榜样,这种高尚的品格在他的诗、书、画作品中都得以体现,是他个人情感的表达,人品和艺品无不让人钦佩。

郑板桥书法的特点和造诣

郑板桥的人品之高,书品也相当高,他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极具个性,他将行书、楷书掺入到隶书当中,这种杂糅式的书风被他自己谐谑地称为“六分半”书。他所谓的“六分半”书,就是一幅作品夹杂楷书、行书、隶书、篆书等别的字体,这种做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郑板桥书法

他的结字特点也很独特,一幅作品,既有行书牵丝连带的结构特点,也有隶书蚕头燕尾结构特点。虽然看似混杂,但是郑板桥匠心独运,将隶书和行楷书的结构居然能混为一体,毫无违和感,反而增加的笔法的丰富性和结体的多样性,很有自己独特的面貌。

郑板桥章法的特点更是不同前人,别具一格,被后人称为“乱石铺街”。他将整体的字进行无行无列的安排,字体的笔画轻重变化对比鲜明,并且将字体的大小、方圆、长短、粗细、疏密等错落穿插,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乱石铺街”式章法。这种看似错综复杂的章法,混乱之中却有规矩,看似随意的安排,整体却给我们跳跃灵动的节奏感。作品中偶尔出现一个浑厚的隶书以及潇洒飘逸的行草书都不会给我们造成很突兀的感觉,笔法呼应连贯。他的章法布局完全是“随心所欲”,也可以说是“意在笔先”,章法特点别具一格,给我们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郑板桥书法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郑板桥的书法功底是非常深厚的,他临摹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像米芾一样可以做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但这并没有使他出名,于是他刻苦专研,竭力想突破自己。据说有一次他从梦中醒来,用手指在自己身体上写字,不知不觉就写到自己妻子身体上去了,妻子被他弄醒,有点生气地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身体),为什么不在自己身上练呢?”,郑板桥忽然恍然大悟,从他妻子的话语中得到了一些启发。于是他就另辟蹊径,融会贯通,在吸取前人的书法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喜好风格,由此产生了“六分半”书。

郑板桥书法——难得糊涂

郑板桥书法造诣很高,影响十分深远,一直到今天对他的议论都没停止,著名碑学大家启功先生说:

“平心而论,板桥的中年精楷,笔力坚卓,章法联贯,在毫不吃力之中,自然地、轻松地收到清新而严肃的效果。板桥的行书,处处像是信手拈来的,而笔力流畅中处处有法度,特别是纯联绵的大草书,有点画,见使转,在他的各体中最见极深、极高的造诣,可惜这种字体的作品流传不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批县民的诉状时,无论是处理什么问题,甚至有时发怒驳斥上诉人时,写的批字,也毫不含糊潦草,真可见这位县太爷负责到底的精神。”

郑板桥的书法中,还还作用了画兰竹的笔法,蒋士铨《忠雅堂诗集》中有诗曰:

“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翻;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见资致。下笔别自成一家,书画不愿常人夸;颓唐偃仰各有态,常人尽笑板桥怪。”

著名画家傅抱石也这样评价郑板桥的书法:“是把真、草、隶、篆四种书体而以真、隶为主的综合起来的一种新书体,而且是用作画的方法去写。”敢于打破书画的界限,将画兰画竹的笔法应用到书法当中,成为被大家津津乐道的怪才。

郑板桥书法

郑板桥的“怪”跟他的性格有关,他的性格也相当古怪。当他被罢官重回扬州时,感觉很自在,所谓“无官一身轻”,这样他就可以静心地舞笔弄墨。而且他的名声和身价提高了不少,所售字画,求之者甚多,收入还算可观。但他的性格怪异,极其厌恶那些附儒风雅的富人或者商人,即使人家出高价购买,他一概拒绝。高兴时马上就动笔,不高兴时,甚至还会骂人,他这种怪脾气,难免不被他人所理解,他自己题词大方承认说:

“终日作字作画,不得休息,便要骂人。三日不动笔,又想一幅纸来,以舒其沉闷之气,此亦吾曹之贱相也。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

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书品,往往都会结合这个人的人品,评价郑板桥的书法也如此,他是一个廉政爱民的的好官,是个幽默风趣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思想给我们留下许多启迪。

其他网友观点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本人外行,不懂书法,凑个热闹。

想问问:这幅书法如果不是郑板桥所写,而是当代某书法家写的,大家该如何评价?

我想,如果不是郑板桥所书,这些回答里面,恐怕是另外一番景。

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潜意识,因为是诗画大家所写,大家都费尽心力找出其书法艺术审美。

千百年来,郑板桥的书法成了黄帝的新衣。

其他网友观点

客观公平说起来,郑板桥和苏轼这类人字写的非常差,但是很多人帮他吹,你不帮他吹就是不懂,我现在不帮他吹肯定很多人也会说我不懂。

其他网友观点

感谢提问。

要欣赏郑板桥书法,需有一定造诣才行。因为同姓同宗的缘故,我喜爱研习桥桥书法,却深感眼高手低。

郑板桥是清朝著名学者,书法家。“杨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皆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是清代文化艺术的集大成者。

单就书法而言,郑板桥以隶篆参入行楷,又时以兰竹画笔出之,自称“六分半体”,人称其“乱石铺街”体,世称之为“板桥体”,是非隶非楷,别具一格的新书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

我认为所谓的“乱石铺街”,正是书法中的至境。看似随心所欲,实则驾轻就熟,举重若轻;看似歪歪斜斜,实则错落有致,斜中取正。字体大中小相结合,远近恰到好处。笔锋有藏有露,方圆自成;用笔浓淡相宜,粗细合适……一一这就不难理解为何郑板桥的书法真迹屡屡拍出天价,深爱世人的的喜爱了。

我是山居斋主,欢迎大家讨论、关注。




其他网友观点

郑板桥的字不属于书法正溯,有的笔画起行收不是很讲究。但他独创篆隶行熔为一体,布局上也将参差错乱夸张化,极具艺术美感,让书法创作获得极大自由。他的书法成就其实还高于他的绘画成就,他的书法比绘画的变化更多,内容更丰富,开创性也更大。

书法史上没有把他作为正经书法家对待,而仅当作画家,这种评价是遗珠了。他的书法也是影响了很多人的,他的字画面构图感强,特别似合题画,当代海派著名画家韩敏学的就是郑板桥的字。


其他网友观点

一,首先要了解郑板桥的人生,了解他的思想状况,了解他的文艺思想,了解他的书学主张,只有这样,才能对他的书法有根本的认识。郑板桥是封建社会为官的一个异类,诗书画才艺非常突出,但是文人气很重,对官场来讲,他是一个异类,也就是创新创新思想非常强。二,我板桥的书法极其个性,但是,这个个性,并不是一般人讲的自己的风格,而是在深入学习掌握把控传统的基础上的一个创新,而不是天马行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最大特点是隶篆和帖学的结合。具体有以下特点:一是笔法丰富。任何能够传世的艺术书法作品,首先要笔法丰富,郑板桥书法也是一样。比如入笔有露有藏,有圆有方;线条粗细对比强烈;行笔提按丰富、一波三折等等;二是结构新颖。这是它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因为他吸取了隶书的扁,篆书的古,和帖学行书甚至草书的连畅,混在一起,使得它的结构独具特色,长短、扁圆、夸张变型等都独树一帜,人称“六分半书”;三,章法也独具特色,特别是斗方和条幅,打破了原来传统中庸的整饬,而是参差错落,乱石铺街;四,气息高雅,脱俗不凡。因为郑板桥学养非常丰富,诗书画三绝,他的体现在书法作品上面,显得脱俗不凡,特别是他画竹子兰花非常有名,反映到书法里面,带有画意,非常耐人寻味。当然,书法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不管别人怎么认为好,但是自己的层次没到,也是看不出来的,就像菩萨渡人,佛性浅顽,没悟到,怎么讲都是对牛弹琴,如果一旦悟道,那就是成佛了!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回答您如何欣赏郑板桥书法的问题。郑板桥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善书画,尤精画竹石。其书法被后世称为“六分半书”。我认为郑板桥的书法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欣赏。

第一是新奇的结构,要想欣赏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首先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郑板桥早期学习书法跟大多数人一样也是以帖学为主“二王”为宗,后对黄庭坚用功最勤。明末乃至整个清朝时期,金石收藏学兴起,随之而来的即是碑学的诞生。在整个仰碑抑帖的历史洪流中郑板桥也不例外,以至于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对汉隶魏碑的学习上。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最终融帖为碑、化碑为帖,取汉隶之体态、择魏楷之法度再加上画竹叶迅捷的线条,形成了非隶、非楷、非行,又似隶、似楷、似行的破体之书“六分半书”。这不是大拼盘似的掺杂,而是通过对传统书法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以自己独有的才情对书法艺术的一种探索创新形式。开创了以四平八稳为书坛正宗之外的艺术风格。这种创新结构“六分半书”的产生也是他被列为“八怪”之一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散淡的章法,郑板桥做书打破有行有列的束缚,一任自然无拘无束。感觉杂乱无章,他的这种章法形式被称为“乱石铺街”。其实这种章法形式并不是他首创。出土于江苏连云港市的西汉《琅琊界碑》,还有陕西汉中市东汉的《开通襃斜道摩崖刻石》都是这样无行无列的章法形式。离郑板桥时代很近的明朝书法大家徐渭作行草书的时候也经常用此法。新奇的结体加上独特的表达形式最终形成了极具个性的艺术风貌。

虽然郑板桥在中国书法史上算不上开宗立派的大书法家,但是他探古求新的开创精神和独具个性的艺术风貌是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的!

其他网友观点

郑板桥的书法别具一格,他自称为“六分半书”,被世人称之为“乱石铺街”,对此,我们该如何欣赏呢?

欲欣赏其书,先了解其人。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人,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由于家道中落,早年丧母,自幼生活艰辛。他曾是康熙时的秀才,雍正时的举人,乾隆时的进士。他为官清廉,体会民间疾苦,多次赈济灾民,政绩显著。后来由于请求赈灾,得罪了朝中权臣而被罢官。看透了官场黑暗的板桥先生于是客居扬州,以卖书画为生。与当时的书画家金农、黄慎、汪士慎等八人并称“扬州八怪”。

板桥先生经历坎坷,一世清高,不墨守成规,不为世俗所拌。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欣赏他的书法,就应该用创新、有个性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

多种体的融合

郑板桥一开始学书法是学欧阳询的,当时科考流行非常工整的馆阁体,所以他早期的字是比较工整、劲挺、秀丽的。中年时期他的字开始为之一变,他把隶书融合了楷、行、草、篆字体的笔法和笔意,独创了自己的书体。由于隶书古时称为八分书,而他创出的字体大体是隶书,又融合了别的书体而不完全是隶书,于是就戏称为“六分半书”。他写六分半书,心手相应,挥洒自如,婉转飞动,笔画粗细相间,歪歪斜斜,非常灵动,如鱼游于水,鸟翔在天。

难得糊涂

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

郑板桥创六分半书还有一个故事。据说他为了提高自己的书法,一直苦苦临摹古人,不分日夜,如醉如痴,但书艺进步依然不明显。一天,他又写字入了迷,用指头到处划拉,不知不觉在妻子背上写起来。妻子大怒,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不写自己的体,怎么光写别人的体?”一句话点醒了郑板桥,是呀,我为何一直学写别人的字体,我应该写自己的体。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融碑铸帖,六分半书就诞生了。

书、画的绝配

郑板桥一生爱画兰、竹、石,他的画和六分半书是绝配。他的字里有兰竹的神韵,而他的画里也有六分半书的奇趣。字画之间笔墨线条的浓淡、疏密对比明显,又让人感觉着整体统一。

章法的灵活多变

郑板桥的书法作品章法灵活多变,他能将字的大小、肥瘦、长短、方圆、疏密、巧拙之间穿插错落,像排星布斗,乱石铺街一般,安排的自由洒脱、和谐整体。放纵飘逸中含着规矩法度。乍看好似凌乱,实则具有很强的节奏韵律感。

总之,郑板桥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书画家,他的字正如他的人,清高、孤傲、坚韧、洒脱、灵活。扬州画家李鳝评价他是“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