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26套 共更新21299套课程

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竟然是汉朝名将李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更新时间: 2021-11-28 14:13:54 点击数:

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间,在大力扩充帝国版图的同时,也真正实现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抱负。当然,汉武帝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跟一大批名将的辅助密不可分,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虽然最终战败并投降匈奴,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永垂青史。此人,便是曾以五千步卒对抗匈奴11万铁骑的骁将李陵。

李陵字少卿,陇西成纪人,出身将门世家,祖父是长期担任右北平太守、令匈奴人闻名丧胆、号称“飞将军”的名将李广,父亲是以耿直敢言著称的郎官李当户,叔父是曾随霍去病远征匈奴并屡建殊功的郎中令李敢。李陵自幼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很早便弓马娴熟、作战勇猛,颇有祖父的遗风。

汉武帝在位时,因为欣赏李陵的武勇,便任命他为骑都尉,率精兵五千驻屯在酒泉、张掖等地,教习将士们学习箭术,并防备匈奴的侵袭。天汉二年(前99年),大将李广利奉命出征匈奴,李陵作为部将,奉命率五千步卒深入到匈奴境内勘察敌情,结果在回程中遭遇敌军11万铁骑的围堵。

面对着22倍于己的铁骑,李陵且战且退,一天之中竟射光五十万支箭,杀敌万余,终因箭尽援绝、叛徒出卖被俘。此时,李陵距离摆脱敌兵追袭、进入汉朝边境,仅有百余里地。兵败之前,李陵曾哀叹道:“如果再给将士们每人数十支箭,我们就可以脱险了。如今我李陵力竭被俘,看来也是天意!”

(李)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见《汉书·卷五十四》。

李陵被俘后假意投降,并打算利用敌兵防备松懈之际逃回内地,同时将匈奴境内的虚实情况汇报给汉武帝,期望以此来免除刑罚。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汉武帝此时却听信谣言,误以为李陵已真心投降匈奴并准备带领他们进攻中原,便在震怒之余诛灭其三族。消息传至漠北后,李陵痛不欲生,便真的投降了匈奴。

由于李陵的家人全部死于非命,且鞮侯单于可怜他的遭遇,便将女儿嫁给李陵为妻,并封他做右校王,成为镇守西部边陲的最高长官。等到匈奴征服西域古国坚昆后,又将李陵封于此地,并允许其世袭。李陵在匈奴20余年,最终在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病死。李陵死后,子孙世代统治坚昆,并在匈奴势力衰落后,宣布独立建国。

700多年后,当坚昆国君失钵屈阿栈摆脱突厥人的控制,并得知唐朝皇帝乃是李广的苗裔后,便亲自带领队伍,不远数千里来到中国,向唐太宗称臣纳贡,同时提出认亲的请求。唐太宗得知失钵屈阿栈乃是李陵的子孙后,心中大为高兴,不仅同意了对方的认亲请求,还在坚昆设置都督府,以失钵屈阿栈为都督,时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此后百余年间,坚昆一直同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并在后突厥南侵中原及“安史之乱”期间,多次派兵援助唐朝。正因如此,唐中宗在接见坚昆使者时,不仅重申同宗之谊,还给予他特殊的优待,让使者感动至极(“景龙中,献方物,中宗引使者劳之曰:‘而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属以酒,使者顿首。”见《旧唐书·卷二百一十七》)。

等到坚昆击破强大的回纥后,便在漠北创建起强大的汗国,并改名为黠戛斯。唐武宗在位期间,黠戛斯再次遣使来唐,重申宗亲之谊并请求册封。为此,唐武宗便任命太仆卿赵蕃为安抚黠戛斯使,并携带《赐黠戛斯可汗书》出使,这封国书重申两国间的同宗之谊,其中提到:“闻可汗受氏之源,与我同族,国家承北平太守之后,可汗乃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

黠戛斯与唐朝维持了百余年的友好关系,直到唐末战乱迭兴,河西吐蕃、回鹘肆虐,两国间才再一次中断联系。此后,黠戛斯人相继被辽(契丹)、金、蒙元征服,其中大部分人被驱离故地,在今天的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游牧。等到准噶尔部在明朝中后期崛起后,黠戛斯人再被驱赶至中亚费尔干纳一带,也即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如此看来,吉尔吉斯人的祖先是黠戛斯人,而追根溯源的话,始祖则是汉朝名将李陵。如今,吉尔吉斯人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余分布在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等国,其中在中国的分支被称为柯尔克孜族。吉尔吉斯斯坦自独立建国后,便与中国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堪称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好朋友、好邻居。

史料来源:《史记》、《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世界征服者史》等

其他网友观点

吉尔吉斯斯坦的正式国名是吉尔吉斯共和国,是前苏联的中亚加盟共和国之一,于1991年8月31日独立。吉尔吉斯斯坦国土面积199951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10月的人口统计数据为636.2万。在吉尔吉斯斯坦总人口中其主体民族吉尔吉斯族人占72.6%,乌兹别克族占14.4%,俄罗斯族占6.4%,除此之外吉尔吉斯斯坦还生活着乌克兰族、塔塔尔族、东干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土耳其族、阿塞拜疆族、朝鲜族、德意志族、白罗斯族、土库曼族、摩尔多瓦族和格鲁吉亚族等民族。历史上我国与中亚各国渊源颇深: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唐代的安西都护府的地域范围就囊括了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以及中亚的部分国家,事实上诗仙李白的出生地碎叶镇就位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城西南8公里处的阿克-贝希姆。也正由于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中亚各国在历史上与我国的渊源,因此形成了很多在我国在中亚各国之间跨境居住的民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我国的56个民族似乎却并没吉尔吉斯族,实际上这是翻译问题造成的误会:其实我国境内是生活有吉尔吉斯族人的,只是生活在我国境内的吉尔吉斯人的族名在翻译时一般使用”柯尔克孜“一词。我国56个民族中柯尔克孜族其实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吉尔吉斯人是同一民族,只是一般翻译成两个不同的名字。事实上柯尔克孜是该民族的自称,而国外一般多将其翻译为吉尔吉斯,所以汉语在翻译时出于尊重民族习惯将生活在国内的该民族称为柯尔克孜人,而将生活在国外的同源民族按国际惯例翻译为吉尔吉斯。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统治下的各部族之中有一个叫“鬲昆”的(《汉书》中将其记载为“隔昆”),一般认为鬲昆就是柯尔克孜族的先民。根据《史记》的记载:鬲昆主要居住在匈奴以北,大致相当于今天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北的吉尔吉斯湖周围。唐代以前柯尔克孜族主要从事游牧和渔猎。唐代时期柯尔克孜族人口达到数十万,其中胜兵八万。与此同时他们已能制造铁制的兵器和农具,开始使用十二生肖纪年。公元五六世纪柯尔克孜族受到突厥汗国的统治,这一时期柯尔克孜族曾使用过古突厥文,如今柯尔克孜语被归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隋唐之际柯尔克孜族先民的称谓由鬲昆改为契骨。唐太宗李世民灭东突厥后契骨归附于薛延陀部。唐代典籍中多将契骨部翻译为黠戛斯。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黠戛斯酋长失钵屈阿栈率使团前往唐朝首都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当时大唐王朝的声威远播海外,来自漠北、西域、吐蕃、新罗、倭国乃至欧洲的使团络绎不绝。当然各国使团也都想和大唐王朝搞好关系,而这支黠戛斯使团同唐朝搞好外交关系的方式较为特别——认亲。认哪门子亲呢?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时光倒流到782年前的公元前134年这位黠戛斯酋长口中的祖先李陵出生,他是有着”飞将军“之称的汉朝名将李广的孙子。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铁骑出征匈奴,李陵以骑都尉的身份随部出征。当时李陵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主动请缨率五千步卒从居延海以北深入敌境,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匈奴军队。李陵所部行军一个月后与匈奴单于率领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展开激战,十天共斩杀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最终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而被俘投降。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后杀了李陵留在汉朝的妻儿老小,断了李陵的归汉之路,此后李陵就一直留在匈奴。匈奴单于对其十分器重: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于公元前74年病故。 据史料记载: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而坚昆恰恰是汉代典籍中对黠戛斯先民鬲昆的称呼。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代,而唐朝人则发现: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王族却是黑发黑瞳,有较为明显的同汉人混血的特征。最终唐朝认可了黠戛斯酋长是李陵后代的这一说法,同时这也意味着黠戛斯部就此与唐朝攀上了亲戚关系——这是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而李唐皇室也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并奉李广为祖先。公元708年黠戛斯遣使访唐时唐中宗旧话重提:“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这证明当时唐朝政府的官方态度是认可黠戛斯人是李陵后裔的。

公元840年黠戛斯人灭亡了回鹘汗国,随即在原回鹘汗国领土的基础上建立了黠戛斯汗国。公元10世纪契丹人兴起后黠戛斯汗国成为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的藩属。12世纪蒙古人兴起后将黠戛斯人改称乞儿吉思或吉利吉思,元朝灭亡后又改称柯尔克孜并成为西蒙古瓦剌部的属部。16世纪时柯尔克孜人仍生活在叶尼塞河流域并形成了图瓦、叶泽尔、阿勒蒂尔和阿勒蒂萨尔四个王国。16世纪末17世纪初柯尔克孜人面临来自准噶尔汗国和沙皇俄国的巨大威胁,于是举族迁徙到额尔齐斯河东南草原。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乘机与清朝签定了《中俄北京条约》:给清政府强加了一条西北边疆地区中俄边界的分界线,从而把大批柯尔克孜部落划归俄国。1864年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至此绝大部分柯尔克孜族部落被划入俄国。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时留在清朝版图内的柯尔克孜族人只剩下当时柯尔克孜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了。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很快革命的浪潮也席卷到了中亚地区:1917年11月—1918年6月吉尔吉斯斯坦建立苏维埃政权。1924年10月14日根据中亚民族国家的划分成立隶属于俄罗斯联邦的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5年5月25日改称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并加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那么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是否可以视为李陵的后裔呢?这恐怕还真不好说:首先我们可以确定的是柯尔克孜族人应该是有一部分汉族血统的,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交汇之地,实际上包括今天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在长相上都介于东方黄色人种和西方白色人种之间,这点柯尔克孜人也是一样的。关于柯尔克孜人这种混血相貌在唐朝人对黠戛斯使团的记载中就已初见端倪。柯尔克孜人这种混血相貌充分证明其在历史上与周边其他民族的融合迹象,这其中必然也融合了部分来自中原汉人的基因。那么这是否就证明柯尔克孜人就是李陵的后代呢?我们按黠戛斯酋长的叙述而言并结合柯尔克孜族自己的民族起源故事以及考古发现都可以证明在李陵被匈奴单于委任管理坚昆之前柯尔克孜族的先民就已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黠戛斯酋长的说法只是声称自己的家族是李陵后裔,并不是说所有黠戛斯人都是李陵后裔。我们姑且不去探讨黠戛斯酋长所声称的家族起源史是否可信,即使他的家族真是李陵后裔,可实际上绝大多数黠戛斯人并非李陵后裔——这从唐朝人对黠戛斯人的外貌特征记载中也可以得到印证:毕竟只有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王族成员才具有明显的汉族混血特征,而绝大多数黠戛斯人身上这种混血特征表现得并不明显。再则我们即使以常识推断而言:李陵一个人的后代再怎么繁衍能占据一个民族的多数人口吗?很显然黠戛斯与唐朝的认亲是基于双方王族之间的血脉关系而非基于双方民族之间的亲缘关系。如今的吉尔吉斯斯坦早已是一个共和国,当年的黠戛斯王族也不知去了哪里,至于今天的吉尔吉斯人究竟延续了多少李陵的血脉基因这恐怕只有通过基因对比才能说清了吧。

其他网友观点

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的渊源颇深,自从西汉武帝时期开始,在击败了强大的匈奴之后,汉朝开始了对西域的征服,贰师将军李广利先后两次征伐大宛,也就是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征服了西域一些国家,并在当地设置了行政机构。

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因为内乱,其在西域的匈奴王率众投降汉朝,汉朝正式控制了西域三十六国,势力范围继续扩大,汉朝并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来管理西域的行政和军事,西域三十六国中就包括了吉尔吉斯斯坦。

自此,吉尔吉斯斯坦国的大部分地区处于中国的管辖范围,随着中国朝代的兴盛和衰弱,吉尔吉斯斯坦时常归附,时而脱离,直到清朝时期,吉尔吉斯斯坦还是中国的藩属国浩罕汗国管辖领土。

而说吉尔吉斯斯坦祖先来自汉朝名将李陵,是来自唐朝时期的一件事。

唐太宗贞观22年,也就是公元648年,一个来自西域地区名字叫黠戛斯的民族,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率领下,到达了唐朝首都长安面见唐太宗李世民。

黠戛斯人是来向唐朝朝贡的,并向当时同为姓李的唐太宗李世民说道,他们来自坚昆,也就是今天叶尼塞河上游至阿勒泰一带,说他们民族是汉朝名将李陵的后人,这些黠戛斯人长的是黑眼睛黑头发,与汉人的相貌很相近,而与当时吉尔吉斯斯坦当地的人反而不像。

这一说法可信吗?

还真的可信,故事要回到782年前的西汉时期,公元前134年,李陵出生,李陵出生在武将世家,他的爷爷是飞将军李广,他的父亲是李广的长子李当户。李陵的父亲李当户在李陵还没出生的时候就死了,李陵是遗腹子。

唐朝诗人王勃有一句诗叫:”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西汉时期的李氏一门,从飞将军李广开始,李氏一门世代忠良,但一直没有机会立下大功,没有获得过较大的封赏,虽然很努力,但始终是悲情英雄,到了李陵长大以后,也曾立志为家族作出一番大事业。

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出战匈奴右贤王,当时任骑都尉的李陵不愿意做李广利的后勤运输队,主动向汉武帝请求领兵出战,汉武帝同意了,李陵率领五千步军进入大漠深处,深入匈奴势力范围二千多里,寻求匈奴主力作战。

李陵率领的五千步军终于在今蒙古国境内阿尔泰山脉中段的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的主力相遇,当时匈奴单于有三万多精锐骑兵,而李陵只有五千步兵,骑兵对步军本已是绝对的优势,而且匈奴兵人数六倍于李陵军,李陵被包围,而且匈奴单于不断增兵到8万人。

8万对五千,李陵此战是一个不可能取胜的任务,李陵率领五千士兵且战且退,坚持了8天,打退了匈奴人的无数次进攻,杀死了匈奴五千多骑兵,最后弹尽粮绝,又因为叛徒的出卖,李陵被匈奴俘虏。

李陵如同他的祖父李广一样,也是一个悲情英雄,本想为汉朝立功,为家族争取荣耀,却迫不得已投降匈奴,汉武帝听说李陵投降后,召集大臣议事,太史公司马迁因为为李陵说情,而受了汉武帝的宫刑处罚,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留在汉朝的妻儿老小。

李陵迫于无奈一直就留在了匈奴,匈奴单于很重视李陵,把自已的妇女儿嫁给了李陵,并封李陵为坚昆国王,也就是上文中黠戛斯人所说的坚昆。

李陵终身未回汉朝,在汉昭帝时期,霍光和上官桀辅政,曾派出使者想把李陵迎回来,但李陵不愿意回来,便一直生活在坚昆地区,与匈奴单于的女儿生活,延续后代,在西域开花结果,据说李陵有一个后代叫李穆,李穆是南北朝到隋朝时期的名将,协助杨坚登上帝位。

而黠戛斯人至少有三个原因是李陵的后人:一是他们来自坚昆地区,这里是李陵的封地和生活地;二是黠戛斯人的外貌与中国人很相近。三是吉尔吉斯斯坦地区从西汉到清朝一直断断续续属于中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