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251套课程

乾隆皇帝自己子嗣并不多,为什么还要把两个皇子过继给别人?

更新时间: 2021-11-17 10:13:30 点击数:

雍正称帝后,狠狠打压与其争夺过皇位的弟弟们,其中八弟允禩被削爵位,高墙圈禁,九弟允禟被上加械锁,在狱中备受折磨;一母同胞十四弟胤祯则被派去看守皇陵,亦遭幽禁,其他亲王郡王看后,人人自危。

乾隆皇帝目睹了这一切,暗自决心要在自己的任上改善宗亲关系。

所以,乾隆皇帝登基后,一改雍正的铁腕儿,开始仁德施政,对待自己的叔叔们,也想改善和他们的关系。

慎郡王允禧,有两个儿子,但是都是早逝,更没有留下孙子,没多少年,郡王也故去,乾隆觉得叔叔无后,便将自己的六子永瑢过继给了允禧,继承了他的爵位,为其送终。

无独有偶,履亲王允裪在去世后,也没有子嗣,所以乾隆如法炮制,又把四皇子永珹过继了过去。

其实乾隆皇帝确实比较高明,他这么做有两点好处:

首先,乾隆没有选择在两位王爷生前过继,而是在其死后,让儿子过继过去继承爵位,其实还是自己家沾光。

第二点,晚一点过继的原因,是因为乾隆也在自己的儿子中挑选未来能够继承自己皇位的人,所以在皇子们还小的时候,肯定不会轻易就把谁给过继了,而当稍微大一些,乾隆看出有些人确实不适合做继承人的时候,便将他们作为继承绝后的叔叔们的爵位的首选。

但不管怎么说,乾隆做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继过去为叔叔们披麻戴孝的举动,让宗亲们看到了皇家的仁厚,治愈了雍正朝为整个爱新觉罗家族带来的伤痛。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其他网友观点

乾隆皇帝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历史上实际掌握国家最高统治权时间最长的帝王,同时他也是最为长寿的帝王。在乾隆漫长的人生中,前后一共诞育了17位皇子,虽然这一数字无法与其祖父康熙皇帝共计诞育35位皇子的“成绩”相比肩,但在清朝时期的所有帝王之中,也算是名列前茅了。

而在这17位乾隆皇子中,有两位被乾隆过继给了其他的皇室宗亲,他们分别是被过继给履亲王胤裪的皇四子永珹,以及被过继给慎郡王胤禧的皇六子永瑢。

乾隆皇帝之所以要将自己的皇子过继给他的叔叔们,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皇权统治的需要而实施的怀柔之道。只不过令乾隆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这种过于自信的“大方”举动,也在日后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乾隆将两个儿子过继给他人,在当时看来本无可厚非。

其实早在乾隆皇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就主持将自己的弟弟弘曕过继给了康熙皇帝的十七子、果亲王胤礼。

胤礼是除了怡亲王胤祥之外,雍正最为器重和信赖的兄弟大臣,并且雍正去世前,还将其任命为辅政大臣,委以了“托孤”重任,而胤礼也在帮助乾隆顺利完成权力交接与过渡的过程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极力尊崇。

乾隆三年(1738年),胤礼去世,乾隆皇帝除了以极高规格将其下葬外,还将雍正的幼子、也就是他的弟弟弘曕过继给了胤礼,袭承了果亲王的爵位。

而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通过保留胤礼“果亲王”爵位名号的方式,表达对于胤礼的崇敬与感念之情;另一方面,乾隆这也是在昭显自己的仁君形象,以安抚、拉拢其他的皇室宗亲,从而确保宗室内部的团结,维系皇权统治的稳固。

而实际上,乾隆将皇四子永珹过继给履亲王胤裪,将皇六子永瑢过继给慎郡王胤禧,目的也是如此。

尽管胤裪与胤禧,在权势、地位与朝堂影响力上,无法与身为辅政大臣的果亲王胤礼相提并论,但是他们这二人毕竟是康熙皇帝的皇子,乾隆皇帝的叔叔,也受到了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册封与任用,他们还是有着一定的成绩与贡献的,所以理应得到褒奖与尊重。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清朝时期的制度,这些皇室宗亲都是担任着旗内职务的,也就是说他们的手中掌握着一定的部众与财富。于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乾隆让自己的儿子们袭承其他宗室的爵位,既能给皇子找寻到一个好的安排与归宿,同时也有助于将权力进行回收,从而加强对于八旗内部的管理,以进一步维系皇权统治的根基。

当然,乾隆之所以选择将永珹和永瑢过继出去,也是因为乾隆并没有将这二人作为自己的继位人选。

一直以来,乾隆皇帝都希望其结发妻子、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嫡子继承皇位。乾隆元年(1735年),登基不久的乾隆皇帝随即通过“秘密立储”,确立了其嫡长子永琏的皇位继承人资格。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然而,仅仅两年之后的乾隆三年(1738年),永琏就因风寒早殇。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又准备将同样是由富察氏皇后所生永琮,确立为自己的接班人。

“皇七子永琮,毓粹中宫,性成夙慧。甫及两周,岐嶷表异。圣母皇太后因其出自正嫡,聪颖殊常,钟爱最笃。朕亦深望教养成立,可属承祧。”

可到了乾隆十二年(1747年),不满两岁的永琮也因病夭折,紧跟着乾隆十三年(1748年)富察氏皇后溘然长逝,这就使得乾隆皇帝想让由富察氏皇后所生的皇子来继承皇位的想法彻底落空。

在这之后,还有一位皇子也被乾隆皇帝给予过厚望,他就是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五阿哥永琪。

永琪是乾隆皇子中难得的文武双全,并且还曾在圆明园的火灾中,背着乾隆逃出火场,算是对乾隆有着“救命之恩”,而乾隆也在乾隆三十年(1765年),将年仅24岁的永琪册封为了亲王。

只不过,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就因病去世了,对此乾隆皇帝是遗憾不已,甚至直到二十多年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在乾隆会见马戈尔尼的时候,还在不断提及永琪,足可见乾隆对于永琪的思念。换言之,如果永琪真的能活到乾隆去世,那么将有很大概率是由永琪来继承皇位。

由此可见,当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乾隆将永瑢过继给慎郡王胤禧,以及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将永珹过继给履亲王胤裪的时候,永琪尚未去世,毫无疑问乾隆是将永琪作为自己的接班人选,对着二人并无这方面的想法。

与此同时不得不说的是,这个时候的乾隆皇帝刚过五十岁,他也自认为还能诞育更多的皇子,况且此时除了永瑢和永珹,尚且在世的皇子其他六位,所以乾隆皇帝才会如此“大方”的将这两位皇子过继给了其他的皇室宗亲。

只不过,乾隆皇帝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打“空”了。

乾隆皇帝的祖父康熙,在五十岁之后一共诞育了6位皇子,然而,乾隆皇帝在将永瑢和永珹过继出去之后,他也仅仅诞育了一位皇子。与此同时,随着乾隆皇帝的年龄一天天增长,他也不得不开始面对“立储”问题。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当乾隆真正准备再一次进行“秘密立储”的时候,他发现,除了被自己极度厌恶、由继后辉发那拉氏所生的皇十二子永璂外,只有四位皇子可供他选择,即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永璇,举止轻浮,且为人并不友善,人缘非常不好;永瑆,则是重文轻武,是典型的“书生”,不适合用以治国;而此时的永璘年龄太小,只有不到7岁,永琏和永琮的前车之鉴使得乾隆皇帝也自然不敢冒这个风险。

于是,这个时候的乾隆皇帝只能是“矮子里面挑大个”,选择了问题最轻、缺点最少的永琰作为了自己的接班人,并就此写下了传位诏书,完成了“秘密立储”。

至于永瑢,在过继给慎郡王胤禧后,先是降爵被封为了贝勒,之后又被逐步晋封为质亲王,只不过永瑢也没有活过他的父亲乾隆皇帝,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时候便去世了。而过继给履亲王胤裪的永珹,也没有活过乾隆皇帝,其是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时候去世的。

只能说乾隆皇帝太能活了,以至于把自己的儿子们都“耗”死了,这或许也是他所始料未及的吧。

其他网友观点

乾隆,作为古往今来中原王朝最长寿的皇帝,一共有17个儿子,可他最终选了第十五子永琰为继位人,这个永琰,怎么就突然脱颖而出了呢?

按说不应该啊!风流倜傥的乾隆皇帝怎么才有17个儿子,他应该多产才对。在二月河的《乾隆皇帝》中,把乾隆的宫闱之事也是描写的肮脏不堪,他竟然在自己的宠妃处明目张胆的和自己的小舅子媳妇棠儿通奸,使她坏了孕,生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儿子福康安。

那么后宫这么多佳丽生产的怎么样呢?为什么他选择了第十五子永琰为继承人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乾隆实在没人了。

乾隆这17个儿子,看似很多,但从数量上已经明显比康熙的35个儿子少了一半还多,而且这17人中,真正活过30岁的其实只有6个。清朝晚期,紫禁城内连续半个世纪没有婴儿啼哭,其实已经从乾隆那会儿就看出了征兆了。

熟悉《明史》的同学都应该知道,明朝嘉靖皇帝有一个困扰他晚年的魔咒,那就是“二龙不相见”,意思是,只要嘉靖皇帝立了某个儿子为太子,那么这个太子马上就要死掉了,最后逼得老皇帝一直不敢和朱载垕见面,有时候想儿子想得发疯了,找人去太子府画了像,拿回西苑,当时西苑的道观中,青灯下,老皇帝看着儿子的画像悄悄抹眼泪。

其实乾隆这里也是这样,弘历我们都知道,自恋狂一个,自认为是历史上最NB的皇帝,那么事事都要求完美。他即位时,清朝入关已经百年,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再加上自己的自恋,所以一定要遵循嫡长子制度。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就立皇次子永琏为皇储,永琏虽是次子,但为孝贤皇后富察氏所生,所以为乾隆帝嫡长子,当时是“循用皇考成式,亲书密旨,照前收藏”,还特意召集总理王大臣和九卿等大臣,来宣布此事,并且还将此密旨放置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等于是小范围的宣布了自己立储。

但是,魔咒从此时开始出现,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永琏病故,年仅9岁。乾隆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秘旨公布天下,并且下令以皇太子的规格为永琏办理丧事,谥端慧,这是清朝唯一一位以皇太子身份下葬的皇子。

曾经有一种说法是康熙的废太子胤礽,死于雍正二年(1724年),说他是依皇太子的规格下葬的。其实这是谣言,用着这个人心胸不大,不可能给二哥这么高的规格,实际上胤礽是按照和硕亲王的规格下葬的。

永琏死后,乾隆等着皇后再次怀孕,因此没再考虑立储。乾隆十一年(1746年),孝贤皇后富察氏又生皇七子永琮,这个永琮是嫡次子,但因为永琏早死,所以其实就是嫡长子。乾隆当时就认为这个孩子就是天生的太子,是第二个继承人人选。

未曾想,永琮福薄,2岁就夭折了。乾隆大受打击,富察皇后也悲伤过度,很快就病逝了。当然按照《延禧攻略》的说法,是被宫女给气死的。

富察皇后的病逝,让乾隆非常伤心,而且迁怒于别人,他认为,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皇后葬礼上没有哭得那么悲痛,于是大怒,公开说这俩人没有人伦,永璜受到训斥后两年就被吓死了,永璋则永远失去了立为储君的资格。

再多说一句,看到乾隆的两个嫡子的名字,琏和琮,有没有觉得眼熟?没错,很容易让人想到《红楼梦》里的贾琏和贾琮,当然这就是题外话了,不多说了。

乾隆十五年(1750年),富察皇后病逝后两年后,乾隆立那拉氏为皇后,是他的第二位皇后。两年后的乾隆十七年(1752年),皇十二子永璂(qí)出生,因为生母那拉氏当时已经是皇后,所以这个永璂也是嫡子,从乾隆给他取名就可以看出,第一个嫡子永琏,“琏”字为承宗器之意,第二个嫡子永琮,“琮”字取宗社之意,第三个嫡子永璂,“璂”字亦有永固基业之意,由此可见,这时乾隆心里已经把永璂默认为太子。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因为小燕子的横空出世,和皇后闹将起来。乾隆三十年(1765年),南巡途中,皇后那拉氏剪发,惹得乾隆大怒,被打入冷宫,虽然没明着废后,但实际上已经废了,因此永璂也就不是嫡子了,各方面又不突出,只好作罢。

而接连三次嫡子的立储不成功,让乾隆深感失望,不得不换个思路,开始将目光投向那些其他的皇子们。

这时,和小燕子打得眉来眼去的皇五子永琪进入了乾隆的视线。这个永琪,年轻轻的比较优秀,无论是写诗作文还是骑射摔跤,都是几个皇子中比较出色的,而且精通蒙语和满语,更对现代数学有些研究,算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

可惜的是,永琪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病逝,终年26岁。死前不久,乾隆特意加封永琪为和硕荣亲王,是乾隆皇子中唯一一个生前就获得王爵身份的人,乾隆一方面是想冲喜,另一方面也是对永琪身份的肯定。

永琪死后,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乾隆才秘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这个永琰的妈,就是《还珠格格》里面的令妃。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的儿子夭折的夭折,早死的早死,只剩下7位皇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其中皇十二子永璂因为母亲那拉氏的缘故,已经彻底出局。

皇四子永珹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被过继为乾隆帝的十二叔履亲王胤裪为嗣孙,降袭履郡王;皇六子永瑢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被过继到乾隆帝二十一叔慎郡王胤禧为嗣孙。因此他们名义上不再是乾隆的儿子,所以也失去了资格。

这时候只剩下四位了,分别是皇八子、皇十一子和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有意思的是,他们分别是两位母亲生的,贵妃金佳氏生八和十一,皇贵妃魏佳氏生十五和十七。

这四个人中,岁数最大的皇八子永璇有点类似他的五叔弘昼,是个出名的不靠谱,办事荒唐,举止轻浮,乾隆一向不喜欢他,所以自然不可能成为储君。

皇十一子永瑆是个文化人,但是骑射很差,而且为人小气吝啬,当时曾经有一个故事,他的王府中死了一匹马,本来按照惯例应该埋了,可是永瑆下令将马肉煮了,然后当成一天的伙食,在宗室圈中成为笑柄,因此也失去了希望。

皇十七子永璘,当时才8岁,尚未成年,也不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各方面都很差,也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这样就只有皇十五子永琰了,矬子里拔将军,按照一些后世拍马屁的说法,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不过就算不选他也实在没人了,而且他足够命硬,居然坚持活到了即位。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退位前,下旨追封皇贵妃魏佳氏为皇后,给了当时35岁的永琰嫡子的身份,也算是让85岁高龄的乾隆可以摸着胡子老头儿乐了。

其实,中国历史有一个规律,每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皇帝的子嗣都是很少的,有很多是绝后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原因呢?因为后宫男少女多,阴气太重,阴阳失和,导致皇家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