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230套课程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 2021-11-05 18:20:57 点击数: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是什么意思啊?前言

这两句诗出自一首七言绝句: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这首诗有两个版本,作者是谁也屡有争议。

一、韦应物与杜鸿渐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讲过这个故事,主人公是韦应物:

《唐宋遗史》云,韦应物赴大司马杜鸿渐宴,醉宿驿亭。醒见二佳人在侧,惊问之。对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因令二乐妓侍寝。问记得诗否?一妓强记乃诵曰:

髙髻云鬟宫様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恼乱苏州刺史肠。观此则应物豪纵不羁之性,暮年犹在也。

在明朝的《尧山堂外纪》中,蒋一葵复述了这个故事: 

韦应物赴大司马杜鸿渐宴,二妓侑觞,韦醉吟一绝云:“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及退宿驿亭,醒见二妓在侧,怪问之,乃对曰:“郎中席上赋诗,司空因令侍寝。”复问能记诗否,一妓诵之,韦大笑。(或以为刘禹锡事)

两个故事说了一件事,不过《 渔隐丛话》用了倒逆之法,更有故事性。韦应物去大司马杜鸿渐家赴宴,醉后就在驿馆睡下了。没想到醒来之后,发现旁边还睡着两个美人,韦应物吓了一跳,问她们怎么回事。

两个美人告诉他,您在宴席上给司空赋了一首诗,所以司空让我们来侍寝。

韦应物喝得断片了,完全记不得,于是问道,还记得这首诗吗?其中有一个歌姬背诵到: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二、刘禹锡和李司空

唐朝孟棨《本事诗》中,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刘禹锡: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孟棨说,大约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当时应该54岁)卸职和州,回到京都担任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正好李司空也在京都,因仰慕其名声,邀请刘禹锡来赴宴。酒喝得尽兴畅快,宴席快结束是,于是李司空让歌姬唱了一首歌送行刘禹锡。

于是刘禹锡即席赋诗云:

【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诗和上面韦应物故事中略有不同。大意是,姑娘们真美丽,梳着皇宫内流行的发型,歌声柔美如同春风拂面,如同歌星杜韦娘一样色艺俱佳。对于司空来说,在家里天天欣赏,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对于我这个刚才江南回来的刺史来说,耳目一新,实在难舍。

李司空听到以后,于是把歌姬送给了刘禹锡。

后来在南宋时,姜夔去范成大那里,作了两首词《暗香》《疏影》,范成大马上令人演练歌唱,也送了一个歌姬小红给姜夔。

三、杜鸿渐与李司空

除了这首诗的作者不同外,请客吃饭的配角,有的说是杜鸿渐,有的说是李司空。

南宋施元之注东坡诗时,提到了这个故事是刘禹锡和杜鸿渐:

唐刘禹锡罢苏州,过扬州帅杜鸿渐饮大醉席上,与司空诗云: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755年安史之乱后,唐玄宗逃到四川,留下太子李亨平叛,在杜鸿渐等人的劝进下,李亨称帝,是为唐肃宗。

杜鸿渐后来曾经担任唐朝的宰相。但是他在769年就去世了,刘禹锡在长庆四年(824年)才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出任苏州刺史的时候就更晚了。前面几个故事中,提到刘禹锡罢苏州、罢和州时,杜鸿渐应该已经去世了。

所以,假如这首诗的作者是韦应物,应该是赴杜鸿渐的宴席。假如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的,应该赴李司空的宴席。

结束语

故事中的李司空,大多认为是写下《悯农》的李绅。据说李绅生活奢侈,品行低劣。因此刘禹锡的这首诗,其实还有讽刺之意。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是开玩笑还是讽刺,读者见仁见智。不过李绅自己倒是很开心,否则也不会将歌姬赠给刘禹锡。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是什么意思啊?

阁下(司空)你常见的事情、人物,却让我这江南小吏(刺史)肝肠寸断啊。

赠李司空妓 唐·刘禹锡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绝。格律娴熟严谨,字词简单直白,夹叙夹议,一看就知是盛唐、中唐时期的作品。

“杜韦娘”是唐教坊曲名,在当时很可能是著名歌姬,就用来指称美貌、唱好的歌女。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这女子)梳着高高的宫女一般的发髻,一曲《杜韦娘》像春风般的拂过宴席。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李司空对此是见惯了心底无波,可是我这个江南来的刺史真是柔肠百结。

唐朝孟棨《本事诗》有记载:

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刘于席上赋诗曰:“鬟髯梳头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李因以妓赠之。

刘禹锡因为八司马事件被贬二十三年,终于回到京城受到关注,社会名流之间迎来送往,避免不了和李绅这种人的周游交集。

这种因诗赠女的事情在历史上很多,虽然是有些把女子物质化,但是当时歌姬就是主家的私人物品,是可以转赠的。

在当时这就是一种正常的社会行为,甚至因为主家的慷慨变成一段佳话。

我们不能以今天的观点去评判当时的行为。

不过因为写诗为美女点赞这种行为,为我们的诗豪带上了一些稍微负面的情绪,显得不那么光伟正了。如今也有些人解释这两句为刘禹锡为李绅的奢侈浪费痛心疾首,因而写这首诗讽刺、劝谏。

这就纯属吃饱了饭没事做,替先人拗人设了。

是人看到美女都喜欢,诗豪也不例外。苦日子过久了,母猪都眉清目秀。所以刘禹锡的醉后失态,以拿手本身撩妹(诗名《赠李司空妓》,就是冲这妹妹去的),这才是正常的人嘛。

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此为简答。长图文相关内容更丰富,晚些发布(检查错字),不在此赘述。有喜欢的朋友不妨关注查看。

其他网友观点

倾慕佳人声色妙,雅言曲尽动春心。

这一句诗有两种完全相反解读方式。

第一种,成人之美。

诗的背后有一个浪漫故事,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刘禹锡被贬到了和州。当时担任翰院学士的李绅因为仰慕刘禹锡的诗人或人品,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家里饮酒作乐,宴会期间按照惯例让一个美丽歌妓唱歌跳舞陪酒。或许是看到刘禹锡似乎很喜欢这个歌妓,便送给了他。刘禹锡心中感动或欢喜,当时就做了这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诗意并不难理解,第一句是说这个歌妓长得美丽,而且打扮时尚。高髻云鬟是指发型美好之意,唐朝女子的标准发型我们在不少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此处不做赘述。所谓宫样就是从皇宫时流出来的款式,比如苏东坡《菩萨蛮》里也有“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指的就是当时在宫廷中流行的让足部更显纤美的鞋子,在这产处诗里这两个字可以引伸为大唐最前沿的时尚潮流。

春风,指舒服,等同于“如沐春风”,这里是用来形容歌妓演奏乐曲的悦耳。杜韦娘是乐府歌名,从名字和部分诗词来看来看,应当以缠绵旖旎欢快风格为主,特别适合在宴会中演奏。

司空指主人李绅,浑闲事,就是习以为常。由此还演变出一个成语“司空见惯”。断尽……肠指心动,刺史指刘禹锡。夸张地形容自己没见过世面,惊为天人等等,其实就是客套话而已。

人家请你吃一顿饭,又送个大美人给你,不夸人家几句怎么好意思呢!

第二种:骂人!

而且是不吐脏字的骂人!当年杜甫那首《赠花卿》不就是表面上句句夸人,实际上字字骂人么?其潜台词就是“这首曲子你不配唱,也不醒听”。

这首诗也像!如果说发型和鞋子是参照宫廷款式倒也无妨,但是妆容做成贵人似乎有些不妥。但小可没有证据。明朝对服装的颜色限制不能等同于唐朝也是如此。

此诗从第二句开始就有郑卫之音的涵义,过于贪图享乐。

只是这种说法有些牵强,毕竟李绅和元稹,白居易交情都不错,而白居易和刘禹锡交情更是好到一块嫖娼。

应当就是第一种解释无疑。

赠妓或赠妾在唐宋时期极为寻常,并且引为雅事。

唐朝诗人韩翃为挚爱柳娘写了许多好诗,比如《章台柳》,而诗中的女主角原本是朋友的小妾,一次饮酒聚会,朋友见韩翃喜欢这女子,便直接赠送与他。

当然和杨素比起来都不如,红拂女就是杨素的歌妓,和李靖跑了就跑了呗,他实际上也不在乎。还有破镜重圆的女主人公乐昌公主,不也是落入了杨素手里,听闻如此旧事后,直接把徐德言叫来,当他的面把他的妻子还给他,并安排他们归隐江南,成为佳话。

古代的伦理制度,有时让人发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