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351套课程

朱棣杀方孝孺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1-08-19 14:00:45 点击数:

公元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得皇位,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当时,方孝孺被捕,朱棣想让方孝孺写一份诏书公布天下。可是方孝孺誓死不从,朱棣一怒之下就把他斩首示众。

方孝孺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惹怒了朱棣,惹怒了龙颜是活不久的。当时,方孝孺被召入宫殿后,悲恸之声响彻大殿,朱棣还安慰方孝孺说:“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但是,方孝孺不听,反驳道:“成王在哪?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子为皇?又为什么不立成王之弟为皇?”方孝孺之意,摆明是在说朱棣的皇位不合法,应该立朱允炆一系的人为皇,而不是朱棣。也就是说,方孝孺不认同朱棣继承皇位。

这样一来,方孝孺的话惹怒了朱棣,朱棣说:“此朕家事。”说完,就让左右拿来纸墨笔砚,道:“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

可是,方孝孺性情刚烈,不从,把笔丢在地上,又哭又骂说:“即死耳,诏不可草。”这下子,彻底惹怒了朱棣,朱棣把方孝孺斩首示众,而方孝孺从容就义。

这里来看,确实方孝孺惹怒了朱棣,才会被诛杀。但是,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

在朱棣还没攻下南京时,姚广孝曾对朱棣说:“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姚广孝说完这话,朱棣也点头答应。这样一来,朱棣应该是知道方孝孺是为刚烈之人,但有为何要他去书写诏书,不是摆明要处死他吗?

笔者认为,朱棣之所要让方孝孺书写诏书,①是他想通过方孝孺之手,笼络天下文人之心,为自己的皇位显得合法一些。

②则是他就是想处死方孝孺,通过方孝孺来扩大化处理建文忠臣,防止这些人破坏国家的稳定,因为当时朱允炆虽说是被火烧死,但是朱棣对此是有怀疑的。

假如有人拥戴朱允炆起来反抗他的统治,那将会是大战,朱棣不可能让这样的威胁存在。但是朱允炆本人并没有找到,无法从根源解决问题,那么就从建文忠臣开始,除去朱允炆的羽翼。

因此,朱棣本来可能是想让方孝孺投降自己,替自己写诏书的,为自己所用的,可惜方孝孺不从。既然不从,那就借此机会来处理朱允炆的羽翼。

其他网友观点

杀人有时候只是一时冲动,哪有那么多为什么?这明显是朱棣被方孝孺毁了脸面,最后冲动的结局。

按照《明史纪事本末》和《明史》的记载,方孝孺被杀前,明成祖的首要心腹姚广孝就劝告明成祖要善待方孝孺,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就灭绝了。

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姚广孝说完之后,明成祖是同意的。最后占领南京之后,方孝孺被抓下狱,明成祖此后召见方孝孺让他草写自己的登基诏书,两人闹得很不愉快。

当时明成祖召见方孝孺,方孝孺一来就哭泣,而且哭的很厉害,《明史》的记载比较生动形象:“悲恸声彻殿陛”。意思是说悲痛哭泣的声音响彻整个宫殿,很显然这使得明成祖很不开心,方孝孺这是给明成祖一个下马威。明成祖只好从座位上下来到方孝孺的身边,说“先生不要这个样子,我只是效法周公辅助周成王而已。”这里是都给大家一个台阶下,但是方孝孺不领情。接下来他和明成祖之间的对话就激烈的多。

方孝孺问:“周成王现在在哪里?”这个周成王隐喻建文帝。明成祖说:“他自焚死了。”建文帝在燕京进入南京城之前自焚而死。方孝孺再问:“为什么不拥立周成王的儿子?”明成祖说:“国赖长君。”方孝孺接着问:“为什么不立周成王的弟?”明成祖理屈词穷,只好胡搅蛮缠的回话道:“此朕家事。”这时候明成祖不想再回答下去,让左右侍奉的宫人给方孝孺笔墨纸砚,直接命令方孝孺:“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说:“死即死耳,诏不可草。”

方孝孺的话十分刚烈,逼得明成祖理屈词穷,尴尬至极。本来明成祖还想搞一个和睦的场景,方孝孺配合一下演出而已。但是方孝孺扯开了明成祖的面目,把明成祖的丑态展露无遗,直接使得明成祖大怒不已,将方孝孺杀害。

不过《明史纪事本末》里面叙述的更加残酷,方孝孺的话更加激烈,在方孝孺把笔丢在地上之后,明成祖直接威胁要杀死方孝孺的九族,方孝孺更加刚猛,说“便是杀害我十族又能如何!”。

文皇大声曰:“汝安能遽死。即死,独不顾九族乎?”

孝孺曰:“便十族奈我何!”声愈厉。

明成祖大怒,令人用刀把他的嘴割开,一直割到耳朵这里为止。然后收集方孝孺的亲朋好友,抓到一个人就把他送给方孝孺见一面,然后杀了他。最后把方孝孺凌迟处死。

这里要说明下,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在清朝饱受磨难,因为文字狱的关系和私人修书,可能会采用某些传闻而记录在里面。比如这本书还记载明成祖油炸建文忠臣的尸体,这种记载来源于《奉天刑赏记》,《奉天刑赏记》这本书目前来看应该就是野史。

其实从本质上讲方孝孺是有回旋的余地。我仅从陈宫和魏征的例子来说明。

陈宫对于曹操来说那真的是叛徒和最为痛恨的的人,按照《三国志》的记载,曹操待陈宫如“赤子”,但是陈宫引着吕布进攻兖州,倾覆曹操在兖州的江山,使得曹操差点全军覆没。后来跟随吕布和曹操作战到底,直到被曹操抓住。

曹操也问陈宫:“现在的事情怎么办?”陈宫说:"为臣不忠,为子不孝,只能一死了之。"曹操这时候就说了:"你可以这样,那你的老母办?"陈宫说:"我听说将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害别人的亲属,老母是否能在,只在于明公也。"曹操又说:"那你的妻儿老小怎么办呢?"陈宫说:"我听说将施仁政於天下的人不会断绝别人的祭祀,妻儿老小能否在,也在于明公也。"曹操没有回话。陈宫说:"请出就戮,以明军法。"最后被带出去杀害。

最后陈宫的妻儿老小一直活着,曹操也没有把他们怎么样。

再比如魏征,魏征在玄武门之变前一直是铁杆太子党,魏征被抓住后,李世民把魏征找到说:"你为什么要离间我兄弟!"一旁的人都很害怕,但是魏征举止自若,平静的回答道:"先太子早听我的话,必无今日之祸。"唐太宗听完之后就放了魏征,可以这里面固然有唐太宗的宽容大度,更重要的是魏征也没有强烈的反对。

而方孝孺的话让明成祖很难下台,台阶下不了,恼羞成怒自然要杀人。

从实际来讲,这也是方孝孺的选择,方孝孺作为儒家一代宗师,孔子说过一句话叫做“求仁得仁,亦复何怨。”方孝孺被杀从本质来讲这很符合儒家精神,方孝孺痛恨明成祖的篡位,又忠于建文帝,对于他来说死亡才是解脱,所以方孝孺对于死亡实际就是求仁得仁,这也是他刚烈的原因所在。

方孝孺师从明初的著名儒家大师宋濂,宋濂担任过太子朱标的老师。方孝孺学习的时名声就很广,在宋濂的弟子里面属于才学上等。同时方孝孺很受朱元璋的欣赏,在方孝孺被引荐给朱元璋之后,当时朱元璋就感慨方孝孺的才华,他对太子朱标说“这是庄重的人才,你要一直用他到老。”此后方孝孺被别人的罪行连坐,朱元璋还宽恕方孝孺。方孝孺后来又被蜀王朱椿带回去成为世子的老师,他的庐舍叫做“正学”。建文帝继位之后方孝孺才被征集会朝廷,不过担任不是要职。主要是顾问和写文书,其实方孝孺都不能够算是建文帝的核心成员,真正的核心成员应该是齐泰和黄子澄。

方孝孺死后,在明仁宗朱高炽登基之后就已经翻案了。明仁宗为靖难之役里被父亲明成祖所杀的人平反,明孝宗,明世宗时代为方孝孺修建祠堂,万历皇帝释放了有因为方孝孺而连坐的人,同时在万历皇帝初年,万历帝下诏褒扬并且记录建文年间的忠臣,在南京修建忠祠,第一忠臣是徐辉祖,第二忠臣是方孝孺。

方孝孺身上的这种儒家忠义观念被此后的文人一直怀念,因为同属于儒家的文人对于气节之士的死亡总是充满同情,同时这种不畏刀斧的精神成为伸张士大夫政治的象征。

其他网友观点

谢邀,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朱棣杀子的秘闻

建文三年的七月,山东德州朱棣军营,一场离间计正上演!大堂上怒目圆睁的朱棣,下面站立的是朱高煦的侍从黄俨,面对朱棣严厉的质问,他斩钉截铁的说,留守北京的朱高炽确实反了!心存疑虑又转身问朱高煦,得到答案还是如出一辙。就在脑细胞亿万次计算,如何兵不血刃囚禁朱高炽时。

——明仁宗朱高炽

千钧一发的关头,中军营帐外侍卫,进来通报朱高炽的随从到,一并还有书信一封及朝廷锦衣卫一人!打开未启封的书信,看完后的朱棣,惊呼我差点杀了自己的长子。事情究竟咋回事,请听我娓娓道来。方孝孺有一个门人,叫林嘉猷曾旅居北平,耳闻朱高炽与朱高煦不合。得知朱棣打到了山东德州,朝廷大军是败绩不断。为此他向方孝孺建议,手写一封书信给朱高炽,允诺他只要弃暗投明,剿灭朱棣后封他为燕王!

幸好朱高炽生性文弱,凡事以父为尊,这才使得方孝孺的计策落空!历经大难后的朱棣,心里记住了方孝孺这个老头!

《太祖实录》的秘密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譬如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多次强行督促,房玄龄篡改《高祖实录》及太子李建成的事迹,像李建成在玄武门事变前,偷偷的下毒给李世民;还有李渊原本是打算封他为太子,但是受到李建成的胁迫后,才将太子位置留给了李建成等等。

——永乐大帝朱棣

《太祖实录》、《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更定官制,孝孺改文学博士。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明史》

作为同样雄才大略的两人,朱棣在篡改实录方面,处处是学习李世民。可不幸的他遇到了方孝孺。建文元年秉笔直书的方孝孺,被朱允炆擢升为总裁,全权负责《太祖实录》、《类要》等史书!不愿与房玄龄为伍,在其为国捐躯前《太祖实录》,白字黑字的记载朱棣的母亲是胡人,而不是秀内惠中的马皇后!

探秘诏书的前世

建文四年六月最后的时刻到了,南京金川门被谷王朱穗,及李景隆联手撤掉门栓。朱棣是如愿以偿,朱允炆却是如丧家之犬。哭哭啼啼的闹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主张逃亡,少监猛然想起件事,提议道朱元璋殡天时,让他藏了一个铁盒在奉先殿,嘱咐说如遇生命攸关,可当众打开以解危难!

里面赫然放着三张度牒,应文、应能及应贤,除此之外还有袈裟、鞋帽及剃刀等物品。此情此景大家如释重负,原来朱元璋早有预感,在此准备好了化装和尚的物件,在铁盒的左下角有白金十两,压着的是书信一封。详细说明了逃亡路线,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走水道沿关御沟逃走!最后朱允炆、杨应能、叶希贤三人,顺利逃出火光四起的皇宫,到达岸边瞅见一个道士模样的人撑着船等候多时。

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明史》

朱允炆逃出生天的故事,被清代谷应泰详实的记录在《明史纪事末本》上面。作为朱允炆的亲信大臣,其动向心里跟明镜似的。再加上方孝孺,是天下学子敬重的大儒。如果方孝孺将此事告知天下,会出现什么动乱就非朱棣可控。因此借口方孝孺不写诏书,来掩埋朱允炆是生是活的真相,也算物有所值!

——忠君爱国楷模方孝孺

综上所述,朱棣之所以杀死方孝孺原因有三:一他是朱允炆的忠实追随者,曾多次施巧计阻挠他靖难;二他是一丝不苟的史官,不愿意替朱棣篡改历史书籍;三他可能得知朱允炆的去向,为了天下安定必须杀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