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数据思维】搭建一个门店选址模型?
What:是什么?
在去年十一月份的时候,帮一家鞋业公司,去走访他们仁寿的鞋店,来到了仁寿的老城商业中心,他们的鞋店就开在这里,在把整条街都走了一圈之后,发现这一条街上面有很多知名大品牌,还有一些奢侈品店,人流量很大,算是仁寿城区的黄金地段。
在实地走访市场的过程中,就在思考这家鞋业公司目前遇到的问题:“很多门店都开在城区中心的黄金商圈,销量还可以,但是大概有一半左右的门店,不怎么赚钱的......”
我一边走一边看,然后用手机,把这个商圈里面的门店名字,都一个个记录在微信笔记里,然后在Excel表格里面,进行分类统计,想看看这个商圈的业态是怎么样的,有什么样的规律与特征......
(部分截图)如图所示:
第一步骤:记录门店名称和品类;
第二步骤:对上面的门店进行打标签分类。
第三步骤:把上面的记录数据,逐条输入到Excel表里。
第四步骤:在Excel表里面,通过透视表进行分类统计。
第五步骤:把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图形可视化。
(当天时间有限,大概统计了该商圈九成的商铺门店)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发现:
第一、行业品类中的服装、鞋包、珠宝的门店数量超过80%;
第二、主要顾客年龄段是青中年;
第三、主要消费价格偏中高等级;
第四、主要消费人群女性偏多。
好百货是仁寿县城区,商业非常集中活跃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入驻了很多知名品牌,还有珠宝首饰品牌和服装品牌,主要针对群体,以青中年女性为主,消费中等偏高。
在这个区域,鞋子门店鞋子相对衣服而言,购买频次会稍微低一些。结合商圈业态和消费频次,可以走中档价格的品质路线,客单价稍微高一点。
一方面塑造自己的中档品牌形象,聚焦用户群体,提高档次感;
另一方面,在这样的黄金地段,房租成本比较高,在销售频次不容易提高的情况下,就提高销售价格,从而达到提高销售额,这样才能更加覆盖各项经营成本。
(销售额=数量×单价。)
该商圈可能更适合业务特性:
第一、高频-低价-量大,比如商圈里面餐饮:肯德基、德克士,属于高频需求,相对而言单次消费不高,但是受众人群基数大,可以把销量做到很大;
第二、低频-高价-量少,比如高档服饰、珠宝店(偏女性居多),属于低频需求,相对单价很高,但是受众人群基数不大,所以相对而言销量不高。两种业务,可以达到一定的销售额,在这个商圈存活下来,还能盈利赚钱。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在仁寿新城区的一家鞋店,按照上面的操作步骤,对该商圈业态进行了大概了解,也统计了商圈里面的门店数据。
(当天时间太紧张,整个行程比较赶,这个商圈门店的数据记录不完整。)
这个汇金商圈位于新城区,与老城区的好百货商圈,进行粗略对比,明显发现汇金商圈的业态集中度不高,行业比较分散,更多偏日常生活需求的品类,鞋包就只有两家,相对而言,竞争应该不大。
Why:为什么
走访结束后,拿到鞋业公司这几家门店的销售数据,从多个维度,做数据分析对比,整体来看,好百货商圈门店的经营效益,明显低于汇金商圈位门店。
(所有门店管理制度都统一的,这里我们暂时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销售话术、门店装修等。)
好百货商圈:
1号店、2号店、3号店,位于老城区黄金商圈,当天现场走访,从位置人流量来看,3号>2号>1号,但是从竞争激烈程度来看,感觉是这样排序。所以,就造成这样的一个局面,那里人流量大,竞争也大,房租也高,对于知名品牌来说,可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因为其他鞋店品牌知名度更大,带来更多曝光度,吸引更多的人,而有品牌溢价能力,还把商品卖出更高的价格,可以覆盖店铺的高房租成本。
而对于这家鞋业公司来说,从一个批发商转型零售商,还没有形成比较强的品牌度(问了几个路人,有些模糊的印象,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心智定位,仅仅是一个综合鞋店,还没有达到知名品牌的高度)。
把这样一个综合性门店,开在一个这样的商圈:人流量大、竞争激烈、房租高的位置,和其他更知名品牌来竞争,相对而言,竞争力就跟弱一些。
第一、如果你与其他品牌,卖的价格差不多,那么大概率顾客更倾向于买更知名的品牌。
第二、如果走低价路线,相比其他同行知名品牌,卖的价格仅仅便宜一点,也没有太大竞争力,因为这个商圈吸引来的人,相对而言消费能力更高一些,而且一旦降价,你的利润空间会被压缩了,那么剩余利润就很难来填补高房租成本了。
第三、如果采取走薄利多销的路线,也相对比较难,因为鞋子需求频次相对比较低频(至少比衣服低频多了),所有降低价格,以此来大幅度地提高销售数量,感觉不太可能达到目标。
汇金商圈:
4号门店开在仁寿新城区新商圈(商住一体和附近居民楼),了解到这个住宅小区,从乡镇迁移到县城里面的人口占比相对比较多,这部分人群,品牌认知度相对还不够高,他们更多是追求性价比。
除了一些微调,比如优化陈列、门头、话术等,可能最重要的是调整门店选址逻辑。去竞争不怎么激烈,房租不怎么高,人流量也不少的价值洼地,就像4号门店开在新城小区商圈,可能是目前投入产出比的最优解。
How:怎么做
当我们开了一些门店,经营了一段时候后,产生了一定门店销售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做一些分析,再结合外部数据,加上商业认知与分析,通过我们的抽象能力,提炼出一些开店选址的模型。
如何复制一家标杆门店?
常用的思考方法:
① 把这一家店的特征抽出来。
② 成本特征:门头,面积,人员,装修,库存 。
③ 环境特征:城市、区域、位置。
④ 看我们还有多少资金可以做类似的店。
⑤ 目前市场还有哪些地方能容下这种店。
从局部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
第一级标签(战斗):营业面积、装修风格、1-2公里区域、竞争对手店、顾客购买力、交通便利性。
第二级标签(战术):商场里面、CBD、商业街、居民区。
第三级标签(战略):一二三四线城市,城市人口、GDP、城镇化率。
梳理开一家线下实体门店选址模型:
第一步:城市等级。主要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城居多。
第二步:选址区域。商城里面、商业街、步行街、居民区。
比如:选址在一个新楼盘小区,我们了解入住率怎么样,去物业那里打听一下就知道了大概。
还有就是周边居民的性别与年龄,男性多还是女性多,青年、中年、老年,哪个年龄段比较多,有针对性地设置产品结构。
第三步:商圈业态。商业业态也比较成熟和丰富(比如达到了六七成),才能吸引人来这里逛,才有人流量。
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商圈的业态,看一下,都有哪些门店,这些门店服务的顾客群体是哪类?
包括性别、年龄范围、消费水平、刚需/弱需、高频/低频等等。
如果该商圈主要都是一些中高端的知名品牌,消费群体青中年女性,价格水平偏高,可能就不太适合这家鞋店,而更适合像都市情人这样品牌,因为这类人群更多是追求档次和品牌,而不是性价比。
第四步:竞争对手。
需要观察商圈周边的同行竞争对手,特别是看有些知名度的品牌,也入驻了这个商圈,如果有几家已经在这里开店了,竞争就会比较激烈,而且与这些品牌竞争,很难竞争得过它们。
比如:2号店和3号店,就是例子,位于老城黄金商圈:位置好、房租高、人流大、竞争大,所以这里对手太多,而且品牌更知名,即使人流量大,被多个对手瓜分了,留给自己的也比较少了。同时,自己品牌没有什么知名度,销售价也比较低,相对毛利较低,很容易被高房租成本给摊薄掉,最后可能不赚钱。
我们需要尽量可能地避开,错位竞争,找一个相对空白的价值洼地。
第五步:门店口岸。
就是要实地考察,门口路过的人流量怎么样。比如周一至周五,周六周日,不同时间段的人流量,可以蹲点观察。
第四步:门店户型。户型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结合实地情况,是否有利于陈列展示,是否有利于曝光。
第五步:门店面积。
决定选择面积大小的因素,就是首先要考虑需要陈列摆放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多少,
这个可以参考当地门店或者其他相似的门店,通过动销率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来计算门店大概需要陈列商品多少。
比如,开一个100平方鞋店,上架了1000个款式的鞋子,一年的动销率60%,那就意味着有400个款式的鞋子没有卖出去,从某个角度来说,展示这400个款式的店铺空间面积没有实际产出销售业绩,可能是这40个平方是浪费了的,从理论上,也就意味,在这个位置,目前经营状态,开60平方的门店就可以了。
实际情况,不是可能刚刚选择60个平方的门店,现实也不太能刚刚有60个平方的门店。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参考,作为了我们在选择店面大小的时候,一个参考依据,可能分析了近三年的动销率,发现都比较低,大概率上,我们可以选择面积小一点的门店,不一定非得60个平方,七八十个平方也可以,也是在降低房租成本。如果店面缩小了,门店员工应该也可以减少一个,同时可以减低人工成本。
第六步:商品结构。如果面积大小确定了,展示陈列商品的数量也基本上确定了,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门店产品配置的结构是怎么样的,比如 引流品、利润品、畅销品等,它们的比例搭配,及陈列的空间顺序。
走访看了一下商品陈列,基本上男鞋与女鞋各一半,可以考虑调整产品结构,女多男少,因为男性的需求相对固定,种类可以少一些,而女性的需求弹性比较多,种类可以丰富一些。
第七步:门头设计。门头就是一家门店的流量入口,在店名装修设计的时候,
需要思考:
第一,看得见吗?
第二,看得清吗?
第三,看得懂吗?
在十米以外看得见吗?二十米以外呢?
五十米以外呢?涉及视线覆盖范围大小。
店的名字,看得清楚吗?如果有繁体字、行书字体或草书字体,很难看清楚。
如果店名就是品牌名(没有知名度),后面没有加上品类名,在街对面一眼看过去,虽然看清楚了名字,却不知道这家店是做什么的。
比如:走访过程中,还专门去看了一下“足力健老人鞋”,也了解了一下,这家公司一年销售额六七十亿,它们的门头设计公式:品牌名+品类名,一眼就知道这是一家鞋店,专门卖老鞋的,而且品牌名字,就与鞋子有关,这个叫有根,这里有一个“足”表示脚的意思。
还发现,它们的门店,全开放式的设计,没有设立玻璃门,最大面积的增加曝光度。
对于大多数门店,“我做什么的” 比 “我是谁” 更重要。
张妈餐馆 VS 张妈面馆 VS 张妈牛肉面馆,
哪个门店定位更聚焦更精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