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0套 共更新21167套课程

努力工作的你是如何废掉的?

更新时间: 2020-12-02 22:09:45 点击数:

谈废掉大家谈的往往是主观意愿上的废掉,比如拖延、比如懒惰、比如躺平,不学习、不思考。

这里不谈这些,其实主动愿意努力的人更多,谁年轻的时候不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好青年。

但有时候并不是主观的努力就能成长,我看到越来多多的是,一路认真上进996到中年危机。

勤奋努力但还是废掉,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觉得让自己忙碌起来,觉得自己应该去接触更多,但实际是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去年那个收入,今年还是那个收入。

一、知识面陷阱

作为一个奋斗青年,你每天都要抽出时间,看看36ker,看看行业公众号,你对BAT、字节、小米甚至Facebook、亚马逊的资讯如数家珍,他们出了什么新产品,公布了什么计划,股票涨了多少,罗辑思维上市了,蚂蚁上市黄了。

你花时间看了不少书,乌合之众、浪潮之巅、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等,时不时的晚上下班早,各种免费的、付费的讲座,你认真的从晚上八点听到十点。

看着丰满的收藏夹以及保存好的各种PPT、资源包,你心满意足的躺下,觉得每天好充实。

但你真正的花了多少的时间在你的专业知识上,你有打开你的专业软件吗?

你做产品的,你的主力不在用户沟通、产品优化、行业分析,竞品分析、玩法借鉴上,而在各种行业信息以及行业通识上?

我早期是高晓松、罗振宇的的忠实用户,初看他们时惊为天人,觉得好牛逼,天文地理人情世故没有不知道的,经济历史商业说的头头是道,我看的是津津有味,觉得自己懂了非常多。

直到高晓松涉足我的领域,互联网。

从他讲互联网、人工智开始,我觉得不太对劲,有点浮,直到后来他接手阿里音乐,将如日中天的天天动听改为阿里星球,我记得我当时下载了阿里星球,翻了整个app不足5分钟,然后很顺手的卸载掉了。

主流用户上天天动听就是听音乐的,首页搞那么多音乐从业者才用到东西有什么用,与用户需求不符,挂只是时间问题。

这么讲,在没有深入分析和了解的情况下,你通过觉得自己很懂的行业,信息量及深度大概率不及一个普通的行业从业者。

我们是应该抬头看路,但对于你真的有帮助的并不是这些通识,这些碎片的知识。这些碎片的信息,无法将你的知识结成一张网,无法运用到你真正的工作中。

打开你的专业书籍,双击你的专业软件,你需要的是静下心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是好像什么都懂,但是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具体的问题,一二三都讲不出来。

我们这个社会的确更需要的是T型人才,但能成为T的前提是T中的”|“要扎的足够深,这才是你的立根之本,我们看到的高晓松好像是个脱口秀演员,但是没有他音乐制作人的根基,没有同桌的你的传唱,他就没有今天的坐在大家面前侃侃而谈的机会。薛之谦没有认真的雪、没有音乐,他也成不了综艺咖。

T型人才的前提是你专业的东西要出色,大家是通过你立根之本知道你,知道你这人是牛逼的,才会有更多其他的机会让渡给你。

二、加班的目的

人在武汉,我发现无论是一线还是二线,996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打工人“没有夜生活,下班的路上能看到太阳是一种奢侈。

我记得我一程序员朋友,在一家老牌软件,加班厉害到什么程度呢,有段时间连续几天我晚上9点走,然后领导找他谈话,说你看公司的张工、李工,哪天是十一点前走的?昨天他们一两点才走,你每天9点就走?

但实际上呢,从这家公司出来之后面试,技术面的时候,面试官直接跟他说:“你上家公司我知道,不是技术型的项目,没有什么技术难点”。别人说的没毛病,很自然的对方能给到的薪资,与他期望的薪资有差距,面试当然就没有下文了。

我原来公司一UI设计师,加班都在,态度没问题。但非常非常专,专到只做移动和PC端的UI,传单不会做,海报不会做,AE特效、交互那就更不用想了,当我们有这方面需求的时候,找到他,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觉得我试试,而是说自己不会可能做不好,我们自然就找其他人。

我承认,他的UI界面做的没话说,但现实是,从产品更高的维度来讲,界面85分和95分带来的效益差距没有有太大,而其他方面,交互、体验、营销设计带来的数据提升会有价值。

UI界面越来越规范,在有限的屏幕里,能创新的东西越来越有限,这个时候 ,怎么与其他的UI拉开距离,一个UI招聘岗发出去,几千人投递,自己的竞争力是什么。

程序员每天加班加点的改bug,设计师每天加班加点的画图,他们都在加班加点。

加班我是不反对的,但是我们一定要理解为什么加班,你到底在为谁加班。

如果你加班每天技术有成长,认知有更新,或者能积攒更多的人脉,甚至可以拿到更多的金钱收益,这些都没什么问题,怕的就是大家都加班,你也加班,每天忙忙碌碌,回头一想,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忙了什么,有什么成果。

我们加班,一定要弄清楚,是为自己加班,不然加的越多,你自己的时间越少,时间占用了,也没有其他方面的提升,反而会越来越被动,技术方面,加班要设立一系列的攻关目标,加班加点的目的是逐步攻克。

三、二十英里法则

这个是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的一个理论,记忆很深,借用一下。

二十英里法则是由美国一心理学家提的。说的是从美国西海岸圣地亚哥到某个地方有三千英里的路程,这段路程地貌十分地复杂,而且经常会遭遇天气变化。每天该走多少英里才是一个合适的速度呢?

答案是日行20英里,即每天走32公里。

这样算一下,走完全程大概需要150天,也就是五个月左右。但很少有人在5个月左右把他走完。

看起来很简单,只要坚持每天走20英里即可?

在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这些上路的旅客分为三种:

第一种:在前进的旅途中每当道路不顺、天气恶劣时,常常会躲到帐篷里抱怨,等待,等到天气晴好的时侯才走。而天气晴朗、路又顺的情况非常少。等到各项条件符合的时候他们一天能走40甚至50英里,但是之后他们在遇到了外界的干扰情况后会在很长的时间里停逗留,走走停停,这种旅客往往需要花费八到十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

第二种:因为刚刚踏上旅程,心情很好,体力、精力旺盛,旅程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每天可以走40英里。虽然这种旅客不会受到旅程中的天气和道路因素太大的干扰,但随着旅程的推进,这种旅客心情状态逐渐低落,失去了刚开始的热情和兴趣,之后的时间里行走速度也逐渐变得越来越慢,这种旅客往往也需要花费七到八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终点,一开始就太用力的人往往跑不远。

第三种: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论天气好坏,路途泥泞,内心总是能保持一种良好的自律,在旅程中每天都始终坚持走二十英里,最后这种旅客按期走完了全程,到达了目的地。

其实你看这三种旅客都是在前进的,好像从他们自己的角度,没有谁主动放弃或者主动懈怠,但完成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太过用力的人走不远,受环境外接影响太多的人也走不远,始终如一,持续的坚持才能达到目的地。

最后

勤奋上进的年轻人远比颓废自我放弃的人多的多,大家都在努力赚钱立身养家,但勤奋不是用尽心力就可以,要知道方法、知道方向,要能持续。

在饭馆端盘子、在工地做工远比在办公室敲代码、写PPT累,但他们大多数都没办法改变人生,加班、996、007都是手段,重要的是方法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