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14套 共更新21213套课程

雍正皇帝在继位之后,为什么首先会逼死自己的生母?

更新时间: 2021-09-20 07:54:26 点击数:

说起雍正,他的勤政精神在历代帝王中堪称楷模,在他执政的13年中,实行摊丁入亩,施行火耗归公,使得国库充盈,设立军机处,平定叛乱等等,诸多政绩昭昭于世,而雍正又是清朝皇帝中被世人黑得最惨、评价最差的一个皇帝,而且又三大谜团与雍正有关,即雍正逼死母亲,杀死儿子,篡改遗诏,这三项罪名,每一项都能让雍正遗臭万年,下面就来谈谈雍正逼死他母亲的事情。

雍正的母亲是在雍正继位半年后在永和宫病逝的,她的去世有很多疑点,有人说是病死的,有人说是被儿子雍正逼死的,他的母亲想见小儿子胤禵,雍正不允许,所以他的母亲一怒之下撞柱而死,这就是所谓的雍正逼死母亲的说法,那么果真如此吗?

这还要从雍正年幼时说起,雍正的生母是乌雅氏,当时她的位份还很低,按照清宫的制度,她生下皇子是不能自己抚养的,乌雅氏生下四皇子胤禛后,就交给了当时的皇后佟佳氏,胤禛虽然知道乌雅氏是自己的生母,但“养恩大于天”,从小跟着佟佳氏长大,佟佳氏对他视如己出,关系非常融洽。

而与生母的关系除了血缘外,其他的就有些尴尬了,就没有那么亲近了,加之乌雅氏后来有生了十四子胤禵,此时她可以自己抚育皇子了,她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胤禵。

而此时的佟佳氏也去世了,胤禛从生母那里得不到关爱,这让他内心很不平衡,甚至有些复杂,那么既然情场失意那就职场得意吧,胤禛最终靠自己的本事拿下了皇位,成为了雍正皇帝。乌雅氏在老十四胤禵身上投入了全部的精力,一心一意想要其能在继承大统上更进一步,却不幸皇位被老四拔得头筹,乌雅氏就如同吃了苍蝇般不痛快,她恨雍正抢走了胤禵的位置,她认为皇位就是自己小儿子的。乌雅氏压根儿就不相信自己的儿子,总觉得雍正的皇位不是正道得来的,她曾多次表示雍正当皇帝是“实非梦之所期”,意思是你继承大统,我做梦都想不到,因此就开始了不合作运动。

在雍正的登基大典上,雍正尊封母亲为“仁寿皇太后”,群臣要给她跪拜祝贺,乌雅氏却说“皇帝诞膺大委,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她竟然拒绝了大家给自己行礼,这让雍正很是没面子。

乌雅氏被封为皇太后,理应由永和宫搬到宁寿宫去住,但乌雅氏坚决不搬,说不搬就不搬,气死你。乌雅氏的生日到了,雍正皇帝为她办了隆重的万寿节,本来是喜庆的日子,大臣们要向太后跪拜祝寿,乌雅氏虽说赏脸出席了,但仍然拒绝群臣跪拜行礼,一点面子也不给。雍正刚刚上台,母亲就这样不待见自己,一直与自己叫板,一帮兄弟们还在不停的闹事,他是忍无可忍,要狠狠的打击这些敌对势力,老十四胤禵自然也在其中,被雍正囚禁在康熙的景陵,削去一切的职衔。

这就如同火上浇油,就像要了乌雅氏的命一样,她彻底的气病了,对雍正的种种亲近拒不接受。

乌雅氏病后,雍正亲至永和宫,不分昼夜亲自侍奉汤药,乌雅氏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希望能见到胤禵,这样的请求,雍正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于是就命人去传胤禵。

可是等胤禵回来的时候,还是没能见到乌雅氏最后一面,这其中出了一点小状况;雍正是叫粘杆处的两名侍卫去的,这个粘杆处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特务组织,工作效率高,而不是宫中的太监和侍卫,派去的两人感到景陵带胤禵时,遭到了看管人员李如柏的拒绝,因为他们并没有任何的文书,雍正只好写下圣旨再派人前去,这一来二去的就耽误了时间,等胤禵回到京城时,乌雅氏已经病逝了。于是宫廷内外就有了这样的传言,说是母亲想见小儿子胤禵,雍正不同意,所以一怒之下就撞柱子而死,也就是说母亲是被雍正逼死的,据说有人还在永和宫的柱子上看到了血迹。

面对这样的谣言,雍正是怒不可遏,派粘杆处的特工四处侦查,发现都是八爷党手下的人散布的,对他们自然是严惩不殆。

雍正也确实好冤,自小母子关系就不好,这不能怪他,错就错在他不该夺取皇位,但这也是任何一个男人都想得到的,有着也试图改善母子关系,但其母亲乌雅氏基本可以说从来没给过他好脸,而且还处处神补刀,胤禛和胤禵都是她的亲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她这里就行不通,最后看到事情已无法改变,只能郁郁而死,但要说雍正有心气死甚至逼死母亲,实在是没那个必要,何况当时朝政还不稳,各种力量暗潮涌动,如果再逼死母亲那岂不天下大乱,让对手找到还击的借口,自己搞不好还会下台,甚至惨死,雍正再傻也不会那么做的。

其他网友观点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雍正皇帝的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由于乌雅氏去世的时间距离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皇位仅仅过去了半年左右的时间,于是在不少民间野史的记载中,都将乌雅氏的死因归结为雍正所害,而这也使得雍正一直以来都背负了“逼母”的“骂名”

那么,雍正的生母乌雅氏到底是不是被雍正“逼”死的,雍正“逼母”的说法究竟因何而来,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与分析。

乌雅氏的去世,还应该就是寿终正寝。

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出身于满洲正黄旗,是包衣护军参领威武的女儿。康熙十二年(1673年),年仅十三岁的乌雅氏通过选秀入宫,成为了宫女。

实际上,论家庭背景,内务府包衣出身的乌雅氏比辛者库出身的八阿哥胤禩生母良妃卫氏并没有高到哪里去,最多就是个“五十步笑百步”,不过乌雅氏的“运气”却要比卫氏好太多了。

康熙十七年(1678年),乌雅氏为康熙生下了皇四子胤禛,这便是日后的雍正皇帝,而她在第二年即康熙十八年(1679年)被晋封为了德嫔,速度已经是非常的快了。

康熙二十年(1681年),乌雅氏又被康熙晋封为后宫“四妃”之一的德妃,按照“惠宜德荣”的顺序,她排在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以及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之后,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之前,地位也是非常的高贵。

不仅如此,德妃乌雅氏还是为康熙皇帝诞育子女最多的后妃之一,她先后生下了三男三女共六个孩子,除了雍正之外,还有六阿哥胤祚、十四阿哥胤禵,以及皇七女、皇九女以及皇十二女。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此时的乌雅氏已经是六十二岁了,对照当时的生产生活水平、医疗条件以及社会平均寿命,这也绝对算的上是高龄了。毕竟,此时的康熙尚且存活的后妃中,年龄比德妃年长的已然是寥寥无几,而在更小的年龄就离开人世的也是大有人在,特别是康熙皇帝的三任皇后,去世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年轻,其中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不满二十周岁就撒手人寰了。

只不过,这个时候的德妃乌雅氏,身体状况也已经是非常的不好了。

雍正登基之后,在对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进行训斥的上谕中,这样写道:

“但众母妃自应照前遵行国礼。即如宜妃母妃用人挟腋可以行走,则应与众母妃一同行礼,或步履艰难,随处可以举哀。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按照这份上谕中的说法,宜妃郭络罗氏是在所有人都不步行走路,就连贵为“皇太后”的乌雅氏都步行前往的情况下,擅自乘坐“四人软榻”去祭奠康熙,并且是走在乌雅氏之前,这是明显的僭越之举,理应受到批判。

当然,这份上谕除了雍正对于宜妃的训斥与羞辱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暗示,那就是乌雅氏的身体状况也同样堪忧,需要他人搀扶才能勉强行走。由此可见,已经到了这个年龄的乌雅氏,应该就是寿终正寝的。

说雍正“逼死生母”,与雍正和乌雅氏之间剑拔弩张的母子关系密切相关。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由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可以说是每一位帝王后妃的毕生理想与目标,特别是对于那些出身非常卑贱的后妃来说,一旦由自己诞育的皇子登基称帝,那么不仅仅意味着她本人可以实现“逆天改命”,就此母仪天下,其所在的家族也可以凭借着这份殊荣,而开启飞黄腾达之路。

然而,乌雅氏却是她们之中的一个非常罕见的例外,因为当由他所生的雍正皇帝继位的时候,她非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欣喜之情,相反,她却屡次当众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情,以至于让雍正非常的难堪。

首先,就是在得知康熙去世,自己的儿子雍正成为康熙继承人的时候,乌雅氏面对其他康熙后妃以及宫人们的朝贺的时候,只是非常冷淡的说了一句:

“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随即便断然拒绝了众人的朝贺,使得整个场面非常的尴尬。

紧接着,乌雅氏又开始上演了绝水绝食的“闹剧”,并且还一再要求自己为康熙殉葬。

“决意从殉,不饮不食。”

最终,在众位朝臣以及众位康熙后妃的苦苦劝谏下,她才放弃了如此想法。

可没过多久,乌雅氏又开始找雍正的“麻烦”了。这一次,他是在雍正正式登基前,一再拒绝雍正的朝贺。要知道,在清朝时期,新君继位前向自己的母亲进行朝贺是历来的传统与祖制,可即便是如此,乌雅氏依然是不管不顾。

“皇帝诞膺大位,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

结果又是雍正带领着大臣们对她是一通好言相劝,这才使得乌雅氏勉强接受了雍正的朝贺,雍正也得以就此顺利登上皇位。

当然,乌雅氏与自己儿子雍正之间的“冲突”并没有就此终止,反而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局面。

先是在“迁居宁寿宫”的事情上,乌雅氏予以了坚决的抗争与抵制,她是拒不按照清朝时期的制度以及雍正的安排,迁往宁寿宫居住,而是始终呆在她此前一直居住的永和宫之中,直至去世。

其次,就是非常著名的“拒受尊号”的事件。

当时,雍正已经为乌雅氏拟定了“仁寿皇太后”的尊号,可依然遭到了乌雅氏的拒绝。之后,是在雍正等人的苦苦劝说下,才算是勉强接受了“皇太后”的称号,可对于“仁寿皇太后”这一尊号,却依然不予接受。可这毕竟是关乎到礼法的大事,雍正以及朝中大臣们只得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复劝谏,最终是经过了近半年的努力,乌雅氏这才松了口,决定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

可就在册封大典将要举行的前一天,乌雅氏便去世了,这也使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终究没有被正式册封,取而代之的是“孝恭仁皇后”的谥号。

乌雅氏之所以会在雍正登基前后,对其展示出极度的不满,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雍正同父同母的亲弟弟十四阿哥胤禵的“夺嫡”失利。

由于雍正刚出生的时候,乌雅氏的地位非常低,并不能亲自抚养皇子,于是在康熙皇帝的安排下,年幼的雍正被交由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佟佳氏对雍正是视如己出,与雍正感情深厚,这也使得雍正对于自己这位养母的感情远远超过了对待自己的生母乌雅氏,以至于雍正毫不避讳的称之为“生恩不及养恩大”。

而对于乌雅氏而言,对于雍正这个从小寄养在外的儿子也没有多少感情,她更加疼爱的是由自己亲自抚养长大的十四阿哥胤禵。可这样的偏心,不仅使得他与雍正之间的感情愈发冷淡,就连雍正与胤禵之间,关系也是常年保持紧张状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成为了“九子夺嫡”的最终胜利者。此时的乌雅氏本就对雍正的“意外胜出”耿耿于怀,在她心中更希望的是由十四阿哥胤禵来继承皇位,再加上雍正夺下了胤禵手中的兵权,并将其发配到马兰峪看守皇陵,更让乌雅氏对雍正充满了极度的不满与深深的恨意。在这样的情况下,乌雅氏才会三番五次的当众表现出对于雍正抵制,以此来排解自己心中的愤恨之情。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不少人便认为雍正这是担心自己的生母乌雅氏继续同他唱反调,才将其逼死的,但结合当时的历史史实来看,这样的说法其实并不成立。

从雍正继位后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想真的主动加害自己的生母。

首先,雍正登基之后,对于自己的生母乌雅氏表现出了非常恭敬的一面,不管是朝贺,还是册封尊号,都是按照礼法进行的。即便是在这期间,乌雅氏不断地再给雍正制造难题,但是雍正都是予以了反复的劝谏,不像是动了“杀心”。

其次,清朝时期一直都是奉行“以孝治天下”,因而雍正不仅是对于乌雅氏,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皇帝的其他妃子,基本都得到了雍正的善待。由此也可见,雍正并不是没有孝心。

再次,就是“雍正逼母”的说法,并不是从乌雅氏刚一去世的时候就开始流行的,这是到了雍正朝中后期,随着“曾静逆案”的爆发,雍正也被列举了“十宗罪”,即“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雍正却错误的撰写了《大义觉迷录》,可这非但没有起到自证清白的效果,反而是越描越黑,雍正“逼死”生母的说法也就此在民间开始流传。

可如果结合史料以及当时的历史事实来看,乌雅氏的去世就是寿终正寝,或许这其中有着些许雍正的原因,那也是因为乌雅氏自己对于雍正登基的不满而产生的愤恨之情,并非雍正刻意的要将自己的生母逼死。

其他网友观点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雍正皇帝的身世,以及他背后和他母后所发生的故事,自然而然也就明白了背后的原因!

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的准确解读更应该是他自己生母步步紧逼,才导致雍正帝心怀不满。

二者的矛盾也是由来已久,雍正皇帝是生母乌雅氏与康熙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当时由于乌雅氏貌美如花,深得康熙喜爱,大概14岁就已经进宫了,生下雍正的时候。

由于她地位不够,并不能够亲自抚养,而当时的佟佳氏,身为贵妃,自然就成了雍正的养母。相信在雍正心里:生恩不及养大!这句话他是深有感触的。

毕竟那可是以权当道的年代,阶级划分也比较明显,雍正生母乌雅氏地位和他的养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虽然年幼,但是最起码有些事儿雍正心里还是有杆秤,再加上平时长时间与养母接触,当时宫廷也有避讳,自然疏远生母也是不可避免的。

乌雅氏总共生了六个孩子,三个儿子中除了中途夭折一个,剩下的就是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后来即位的是皇四子,也就是前文所说的雍正。

据说当时雍正还是挺嫌弃生母地位的,担心她将来会影响自己,也就故意疏远了。当然乌雅氏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岂能就这样善罢甘休,好歹是自己亲身骨肉,自然受不了这般打击。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后来又生了一个孩子,她被册封为德妃,虽然孩子不在了,但是她的的地位可一点没变!

后来乌雅氏在佟佳氏去世之后,也想缓和娘俩的关系,但是却不料雍正根本不买她的账,依旧对死去的养母佟佳氏十分挂念,所以这也再一次导致娘俩的隔阂越来越深。

乌雅氏生下小儿子胤禵,自然也就把所有的恩爱都给予了他的小儿子,这也更是为后来埋下祸根。

(爱新觉罗.胤禵)

当然,乌雅氏也是有私心的,她肯定希望有一天他的小儿子继位,以至于在将来有一天,能够在气势上压他哥哥一头,也算是给自己出一口恶气。但是后来乌雅氏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反而他的大儿子当了皇帝,实属在她意料之外。

这一下他对大儿子心中的不满更加强烈了,他的小儿子在她的教导下,对这个哥哥很是不满,两个人也免不了磕磕碰碰。

身为母亲,这时候已经不能再做到公平公正了,自然更多的是偏袒和爱护小儿子,雍正有时候也只是出于道义上的关心,对自己的生母更加没有了好感。

后来在康熙去世之后,乌雅氏看到雍正继位,就想为她的小儿子打抱不平、绝食抗议。

(雍正与乌雅氏剧照)

一方面表达对先帝的深深的不满,另一方面也是对大儿子的谴责,认为他就应该把皇位让给他弟弟。自然也就进一步计激化了娘俩的矛盾,虽然后来是雍正逼着母亲的。

但是他也有更多的是为了出于他自己的利益考虑,只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俩人的关系也到了不可修复的地步!

乌雅氏是他生母没有毛病,但是生母要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妨碍到雍正帝内心的想法的时候,处处给自己扎刺,还特别拥护她的小儿子,自然就要受到雍正的排挤与不满。

他只是尽可能做到仁至义尽的前提下,合理面对母亲的无理取闹,如果她们母子俩再一次触犯他的底线,那么自然,你不仁,我不义也是无可厚非的。

面对绝对的利益,亲情还是挺考验人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