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来到千年教育知识服务平台  
  • 登录|
  • 注册
  • [退出]
网站数据统计:今日11套 共更新21019套课程

在古代,为什么南方民族不像北方的匈奴、蒙古一样侵扰中原?

更新时间: 2021-08-15 09:06:17 点击数:

如果你把楚国看成华夏民族以外的南方民族,那么侵扰中原的最猛烈的,恰恰不是北方民族,而是南方民族。

齐桓公九合诸侯,北边打山戎,就是北方民族;南边打楚国,就是南方民族。这时候,南蛮北狄一起进攻。而晋文公称霸,则主要干楚国。所以,楚国的威胁要比北方民族大得多。

春秋时代,楚国灭掉的华夏诸侯就有几十个。中原诸侯之间也搞兼并战争,但谁也没有楚国凶狠。所以,春秋诸侯看楚国,就跟后世王朝看匈奴和蒙古一样。春秋时代,还崛起了一个南方诸侯,就是吴国,从长江领域一直干到中原,把中原大国齐国都给打服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南方民族一点儿也不怂,远比北方民族更厉害。

但,战国之后,楚国变成华夏的一分子。于是,外患变内忧,然后内忧就逐渐消除了。

北方民族成为巨大威胁,主要是在秦汉以后。但始皇帝太牛,一顿乱拳就把匈奴打回了草原。汉以后,匈奴以及北方民族才成为真正威胁,而且一直威胁了两千多年。

那么,北方民族为什么侵扰不断呢?

一是文明形态的差异。北方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形态;华夏地区,包括南方民族,主要是农耕文明形态。所以,政治统治在同文明之间容易搞定,但跨文明就需要更复杂的设计了。所以,华夏民族可以搞定南方,却搞不定北方。

二是游牧民族的脆弱。农耕文明对天灾的抗打击能力要比游牧文明强得多。“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战国时代就有了这个办法。而且,国家百姓搞积蓄、兴水利,都可以抵御天灾。但游牧民族要是赶上天灾,大概率就奔着灭族去了。所以,游牧文明的抗击打能力太弱。那么,为了生存怎么办?就是对中原搞抢劫,所以北方民族的侵扰不是因为本性好战,而是生存所迫。如果抢不过会咋样?比如汉朝时期的匈奴,抢不过大概率就等着死人。匈奴人,到底是被汉帝国给打没的,还是被天灾给折腾没的,到现在还是一笔糊涂账。但可以肯定的是匈奴人打不过汉朝人。于是,靠对外侵略转移内部危机,这条路就被汉朝人给封死了。

三是游牧民族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战马。秦汉以后,骑兵成为冷兵器时代的王者。能够大批量组建骑兵的,只有北方游牧民族。特别是在马镫发明以后,骑兵就是冷兵器时代的绝对王者。所以,北方民族抢中原民族,是捏着王牌的,当然可以一直侵扰不断。

然后,就可以反观南方民族为什么鲜有侵扰了。

首先,就是战争统一之后就能实现治理统一,本身就没有太大的文明差异。所以,南方民族在统一政权、统一市场的格局下,也就逐渐汉化了。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然后也就成为一家人了。而北方游牧民族打穿中原,势必也要南下南方。所以,大家也就有了共同的敌人。先定义出了别人,然后才能定义出自己。有北方民族在,南方民族和华夏中原也就成了自己人。中原王朝扛不住的时候,总要跑到南方,然后跟南方一起对阵北方民族。

其次,南方民族的能量生产能力太弱,不足以威胁中原。楚国之后,南方民族为什么不行了?不仅不行了,而且南方一直被中原碾压,经济、军事以及文明的多重碾压。文明要发展,一个重要的是指标就是能量生产能力。但,这方面,南方就太弱了。没有大平原,山地与河流阻隔,使得南方无法形成大规模的人口合作。牛、马等大牲畜,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中原,使得南方很难借助外力提升能量生产能力。没有能量生产这个基础,那么冶金、建筑等高等级的文明手段,南方就玩不了。

第三,北方形胜限制了南方对北方的侵扰,简单说就是打不过来。楚国只能在黄河边上叫嚣,但始终过不了黄河。即便过了黄河,又是关中形胜、又是山西高地、又是山东丘陵,还有河北大平原。所以,南方很难实现一战定中原的扫荡攻略。但是,北方对南方却完全可以。南方虽然河流纵横、森林密布,但没有堪称形胜的大山大河。只要突破长江,南方就只能躺死。秦战国百年积累、始皇帝十年统一,但扫荡南方、打到南海,只算是对楚战争的延续,根本称不上大战争。之后,北方进攻南方,就一直是扫荡模式。

所以,无需精细到部落种族这些层面,只需要从大框架上就能洞见清楚这个问题。云贵高原勉强也算南方形胜,这些地方一直折腾到明清也折腾不明白。但,没有能量生产这个基础、没有广袤的大平原,这些地方就是天然分割的小部族、小村落。自己跟自己爆发些村乡规模的械斗没问题,但对外搞战争、去侵扰中原,就只能是夜郎自大了。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炒米,我来回答。

2000多年来,在蒙古高原以及广阔的辽东,曾经崛起过无数的少数民族政权,甚至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案例,建立过很多王朝。著名的如匈奴、鲜卑、党项、契丹、蒙古、女真,等等。

但是在广阔的南方,却不曾有过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除了古老的白族曾经在云南建立过一个大理国外,基本上没有更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甚至连对中原袭扰都很罕见。反而是中原的汉人南渡,逐步和当地少数民族融合。

这倒不是说南方的少数民族生活更优渥,因此不善战。恰恰相反,“披荆斩棘”一词实际上更是刻画了古代南方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遇到干旱或者大风雪等恶劣天气,牛羊被冻死饿死,生存资料严重短缺,而不断袭扰中原农耕民族的时候,南方的山地民族也会因为各种生活资料短缺,而彼此你攻我伐。两个村子为了争夺一条水源,而发生大规模械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

对于中原王朝而言,很显然广袤平坦的北方高原以及快速机动的游牧民族对自己威胁最大,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平时像珍珠一样洒落在大草原上,当他们自己内部有纷争的时候,对中原的袭扰并不构成挑战。但一旦游牧民族各部落完成内部整合,对中原王朝那就是噩梦。

而很显然在崇山峻岭、山峦叠嶂的南方,少数民族想完成内部的整合是非常困难的,即便完成部分整合,也非常难以对中原王朝构成威胁。南方所乱,乱在本土,当地土司们割据自治罢了。因为走出崇山峻岭,本身就需要更多的代价和牺牲。

所以往往都是土司杀掉朝廷派来的流官宣布叛乱后,朝廷再派大军去平叛。而这种仗,对于中原王朝得不偿失,但是毕竟面子问题,又不得不打。遇到明朝镇守云南沐家还算好,代表中原王朝像颗钉子一样插在那里,任各种地头蛇都动弹不得。万一遇到追求十全武功,却又不顾实际的乾隆,打来打去耗费国力财力,却硬是打不过缅甸土著,最后还要往脸上贴金。

所以在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同样善战,同样会遇到自然灾害而生活困难,但是由于生活环境以及交通因素,他们并不具备北方游牧民族的快速机动的进犯路线和快速反应的战斗力。更不可能像北方游牧民族随时可以给整个中原王朝的核心枢纽造成的巨大威胁。

所以历代很多帝王不惜民力铸长城,最终却是万里长城万里空。曾经的游牧民族对于农耕文明是肘腋之患,而南方少数民族最多是疮藓之疾。

其他网友观点

从周朝开始,周朝王室及周朝所封的所有诸侯国均被称为华夏,华夏生活的地方是以镐京(今陕西西安)到洛邑(今河南洛阳)为核心,沿着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布的广大地区,而为了区别华夏与外族,周朝把华夏之外按地理位置不同分为四个区域。

按方向可划分为四个称呼,分别是: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简单地说,东夷就是指居住在华夏以东的胡人或者外族,西戎就是居住在华夏以西的胡人或者外族,南蛮就是居住在华夏以南的胡人或者外族,北狄就是居住在华夏以前的胡人和外族。

华夏与蛮、狄、夷、戎

最早的时候,就连楚国都被周人称为楚蛮,所以楚国一直有“不服周”的传说,就是不服从周朝,但是后来楚国又不断学习中原华夏族的礼仪,等到周朝礼乐崩坏时,反而是楚国深得周朝礼仪,其实在楚国的扩张过程中,不断地征服南蛮,不断地融入楚国,但是,楚国的南方仍然有一些被称为南蛮的民族。

南蛮是一个总称,可以理解为南方所有的蛮族,蛮就是野蛮、不开化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蛮族非常多,大多数在楚国扩张过程中,融入了楚国,这也是楚国被称为南蛮的原因之一,但是,也存在一些比较大的蛮族,其中一个说法就是有蛮族、濮族、巴族三个民族,这也就是三苗的后裔。

秦始皇南征百战

蛮族是生活在今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及福建、两广一带的民族,这里的蛮族更像是一个统称,在当时楚国的南方和东南方。濮族是生活在今云南、贵州,四川及重庆一带地区的民族,在当时的楚国西南位置。巴族是生活在今天三峡地区的一个古老部落,在楚国的西边及西南位置。

除了上面讲的三个民族,此外还有庸族、蜀族、羌族、髳族、微族、卢族、彭族等民族,这些民族还参与过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誓师大会,庸族是生活在今湖北竹山一带的民族,蜀族是生活在今四川成都及附近地区的民族,羌族是生活在今天青海、甘肃及四川北部的民族。

到了秦朝时期,南蛮则主要就是百越族,百越族不是一个民族,而是很多民族的统称,有东瓯、闽越、南粤、西瓯、南越、吴越、邘越、骆越等等,这些民族统称为百越,也就是后来的壮族、侗族、黎族、布依族、傣族、毛南族、仫佬族、水族的祖先。

百越族

秦始皇发动50大军经过几次南征百越的战争,逐渐将百越之地纳入华夏范围,成为华夏的一部分,到了汉朝时期,这些地区进一步开发,不断融入汉朝,这些地区的民族与华夏族不断融合,形成了汉族。

但是,在整个长江以南,虽然大部分民族融入了汉族,但还有一些比较封闭的地区仍然有独立的民族一直在生存,比如汉朝南方有盘瓠﹑廪君﹑板楯三个蛮族,盘瓠蛮也称为五溪蛮,生活在汉朝荆州的武陵郡,三国时期刘邦伐吴时,还邀请了盘瓠蛮的首领沙摩轲一起攻打东吴,盘瓠蛮也就是今天土家族的祖先之一。

板楯蛮就是賨(cóng)人,也是土家族的祖先之一,生活在嘉陵江附近,也就是今天四川省的南充市一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王平就是汉化的板楯蛮,因为他们与汉族杂居,生活在汉朝的统治区,一定时间后,双方就自然融合了。

匈奴族

汉朝之后的朝代,南方的蛮族数量已经不多了,一部分融入汉朝,另一部分与汉族不断打交道,逐渐融入汉朝的过程中,基本上同化了,当时汉朝的势力范围一直向南到达南海,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福建、浙江、海南和越南中北部。虽然后来的朝代偶尔也有蛮族叛乱,但对汉朝来说已经形不成大规模的威胁。

华夏南方的这些南蛮民族,为何不像北方的匈奴、蒙古一样对中原地区进行大规模侵扰呢?

根本原因就是生活习惯不同。北方的匈奴也好,蒙古也罢,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是居无定所,以游牧和抢掠为生,他们的特点是全民皆兵,靠天吃饭,当收成不好时,就当强盗来抢劫,抢劫的主要目标是中原,也就是华夏族,而且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的军队清一色的骑兵,擅长快速突袭,然后抢了就换个地方继续抢。

蒙古族

对于这样的作战特点来说, 中原民族根本无法应战,因为中原没有大量的战马,产马区都在游牧民族控制区,除非中原民族有强大的实力,比如西汉时期,汉武帝以举国之力收集战马,物资,粮食与匈奴决战,耗费极大,但是匈奴与蒙古这样的游牧民族不管你是否强大 ,照抢不误,不抢的话,他们有时候就无法生存,他们不但抢华夏的,还抢其他小的游牧,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

而南方蛮族不同,南方蛮族虽然不是汉朝,但同样是以耕地种粮为生,他们与华夏族有着共同的习惯,很容易融入华夏,这从秦始皇对待南北不同的政策就能看出,秦始皇对于北方的匈奴是以驱逐为主,然后再修建长城来防御匈奴,而对于南方蛮族来说,秦始采用的是直接征服,并从中原派出大量的军队和百姓与当地人一起生活,同化,然后融合。

虽然南方蛮族也不断反抗华夏族,但是在不断的反抗中,双方也不断在融合,比如东汉与羌人进行了一百多年的战争,双方不断融合,羌人后来在宋朝还建立一个西夏王朝,后来被元朝所灭,再后来就没有羌人了,融入了汉族。

蛮族

南方蛮族之所以没有像匈奴和蒙古一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生活习惯与汉族类似,他们大部分以耕地为生,跟汉族一样不善于骑兵射箭,只要他们能生存下去,就不会向中原侵扰,另外,由于大部分南方蛮族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力量,力量过于分散,他们无法与中原民族对抗,也就无法侵扰中原,只有零星的叛乱和起义,不足于威胁中原。

最后一点,南方蛮族生活的地区一般以山地居多,不像北方是一望平坦的草原,适当大规模行军作战,南方山区非常多,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当年秦始皇南征百越的大军,很多人在丛林中被南蛮杀死,连主帅屠睢都被杀,因为很久以前南方都是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山地,根本不适合大规模作战,这是地形原因,导致南方蛮族无法大规模侵扰中原。